考研网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一年费用)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一年费用01.一年制硕士究竟水不水?


关于一年制水不水这个问题,其实知乎上面的答案已经非常多了。

说水的人,基本都会站在科研产出需要耗时的角度,关注一年时间到底能学到什么东西这个问题,再就是申请一年制硕士跟大陆考研两者之间难度高低的问题。

因为一年时间不足以产出有含金量的科研成果、不能锻炼科研学术能力,而且入学难度低,所以一年制水。

但站这个观点的人忽视了一年制硕士本身的培养方向是为了就业,而非科研。

再则,一年制授课型硕士申请难度只是相对更低,因为申请前已经根据各自的背景和学校要求做好匹配了,所以一般只要不是专业跨度太大、背景太差,拿到比自己本科学校好的offer并不难。

而考研不一样,所有的准备最后都为了那一场考试,大家都抱着可以逆袭的心态去准备,都想冲好的985/211/双一流。好学校报考基数上去了,每年的招生名额就那么多,几千个人争那十几个招生名额,录取率当然就更低了。

说不水的人,大多都是站在自己本科和硕士学校的排名、实力,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来衡量的,而这也是很多人之所以选择留学的主要原因。(学制短、录取难度低只是一方面)

同样是一个双非学生,通过考研和留学考到世界大学排名在同一个档次的学校,难度其实显而易见,而且留学生再就业时确实还是会有一定的印象加分和政策优惠。

但一年制硕士确实有很多用来创收的项目,招生人数巨多,但是师资跟不上,培养目标不完善,毕业后就业渠道非常受限,也确实学不到什么很实用的东西。

所以,一年制硕士本身不存在水或者不水的问题,只是在学位制度上跟大陆有所差异而已。但只要是教育部留服中心可以认定的一年制学位,就都是正规的。

至于文凭的含金量,我想可以拿我自己就读港中文前后的经历来进行验证。


02.我为什么选择了港中文一年制硕士?


英、港、新、美国大部分学校和专业都开设有一年硕,且不分学校好坏,就是牛津剑桥也是一年制!它的存在确实符合部分人的发展,比如说我自己。

至于适不适合你?那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并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和我一样,希望快速毕业早点工作。

拿我自己来说,大家口中偏远地区的双非,高考蹦跶得太欢,考前100天骨折了。成绩不高不低,保守选了个省内好就业的财经院校商科专业。上了大学,也不能说不努力,确实是不知道往哪里努力,唯一清楚的是不敢挂科。

我对职业规划确实也是没什么概念,听说投行工资高。其实本科的选择,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是稀里糊涂?应试教育下的初高中,能认清自己兴趣的人有几个?更别谈未来了,未来的选择和规划太依赖家长的认知水平。

我本科毕业的出路也就2条:

1)工作:找个银行拿4000-5000的死工资;

2)读研:本校再学三年,还是这片儿地方,再来三年也折腾不出什么花。

跨省考研太难,往年一个学院考上北京上海985/211的,3年出1个,我自认为没人家那么牛。也劝大家不要抱有逆袭的侥幸心理,大环境决定整体水平,逆袭的毕竟不是大多数。

绝望之际,突然发现还有留学这条路!不用考什么政治数学,一年就能拿学位,学校也肯定比我本科学校强多了!一下感觉找到了方向,报班买书学托福,考各种证,线上线下一通实习,跑来跑去搞比赛,把每天安排的满当当,充实开心!

相对于大陆考研,我确实不擅长从早到晚背书做题,香港除了分数,软背景也可以拯救你,这条,我点赞了!况且我也不认为一个人的“优秀”光靠分数就能全面概括。

准备好语言实习,经过一个跌宕起伏的申请季,拿了几个offer,为了不贡献出去6万多的留位费,最后去了港中文。

一年如果真的想好好学,其实蛮辛苦的,时间短,课程就很密集。课最多的时候,一周7节3小时左右大课,每节课前的预习资料都是几百页的PDF,数量上完全消化就很耗时间,而且英文吸收更慢,看到第三页就忘了第一页讲了什么。

想学好,就要花时间下功夫,当然你要不想学,也没人能把你怎么样。课后作业要小组配合,所以没课的时候,既要预习,还要约组员一起讨论,搞presentation,还有自己的论文,想顺利毕业真的是担子不轻啊!

现在想想,怪不得我们学校地下图书馆是24h的,还贴心的给你准备了垫子和小毯子,通个宵然后早上5点爬山看日出,简直太怀念了!

因为一年就要毕业了,实习找工作也不能落下,每周要跑去深圳实习,还要盯着国内的秋招、投简历、飞来飞去面试。不知道是化压力为动力,还是周围同学都很拼,你不做点什么简直慌的一批,反正这一年是我学生时代最认真努力的一年。

毕业为了办IANG签证就在香港找了工作,签证的事情搞定之后,就立刻回大陆了。没想过要留下,说实话就是镀金。瞄准四大和几家券商,顺利找到了工作。


03.港中文一年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所以,香港这一年带给我的收获是:


·学历提升拿到敲门砖

当年本科毕业去四大,人家根本就没看我一眼。现在,我有资格入门了!学历并不能让你直接躺一个高薪工作,但起码得先有让别人看到你的资格,才能去证明你的能力啊!

香港毕业,我的学历背景快速提升,而且含金量并不低,香港中文大学的QS排名和复旦大学相近,我就问你们,复旦能有多少名额给外校外省的你们考?

单从排名上粗暴理解:你申到了香港前三,就相当于你上了清北复交,哪怕你只申到浸会,那也相当于中山大学!

我承认港校一些专业的门槛确实不高,但说得好像清华就没有好考的专业似的。你非要拿复旦的金融对比浸会大学的化学,那当我没说!

况且,香港研究生招人本来就多,和大陆本科招生模式差不多。如果香港哪天也改成一个专业招1-2个学生的模式的话,我保证,难度要大于大陆硕士10倍。

还有讨论时间长短和毕业有没有论文的,如果所有人都可以好好学,那么3年毫无疑问是比1年学的更多。但我不认为学的时间越长就越好,我本来也是打算就业的,没想着搞科研。

一年毕业剩下的两年又不是凭空消失了,学习就是打个基础,应用还是要在工作中学,在工作岗位上直接磨练2年。你3年刚毕业,我已经是小leader了,不香吗?

授课型硕士本来就是就业导向,科研不在讨论范围,如果非要较量科研,出门左转,研究型硕士在隔壁等你!


·薪资提升

我硕士毕业的工资水平,大概是本科直接找工作的2倍。我还要比3年硕士早赚2年钱,在香港学费+生活费大概花了20万,算一下,妥妥回本。

我学费高,但我收入也高啊!薪资高不高的,我们直接用数据说话:

香港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大概在25.6W港币(约人民币21.5万),大陆最高平均年薪14.6W。我去香港多花了10万,可我毕业,一年也能多赚10万,不亏啊!

至于就业不被认可的问题,从来没有一家公司因为我是一年硕直接拒绝我。如果真的有,那我真的不缺这个机会。这都什么年代了,还不了解港硕的,那估计也没什么留学生投简历,这样水平的公司,也不是我的目标,装不下我。


·费用低

在主流的留学地中,香港的费用,我点赞了!相同学校层次、相同专业下,香港的费用简直优秀啊!当时选择来香港,最主要的一点也是便宜!


·可留港工作永居

香港毕业后,可以无条件续一年IANG签证,给你时间在香港实习找工作。如果留在香港工作了,后边的签证公司会配合入境处给你续签。像我,就是奔着拿永居去的,香港的7年永居政策是指:

1年留学+1年工作签证+5年工作。如果不想人在香港工作,也想拿永居,香港有中介公司可以帮你操作,挂靠公司,发工资流水,但是你还是要定期回香港,要有出入境记录,这条路亲测可行!

所以总结一下,香港留学对我而言的优势在于:

时间短、费用低、见效快、可落户。

当然,我并不鼓吹港硕,我个人还是建议所有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职业规划需要判断自己是否合适来香港,因为香港也有明显的劣势,比如:


·住宿拥挤

香港土地稀缺,所以授课型硕士除了浸会大学,其他学校都不提供宿舍,要在校外结伴租房。香港的房租也是租房界的大哥大,贵死人!而且居住环境又差!

我花1.5w租的房子:

我小伙伴在澳洲1.5w租的房子:


·国际化氛围低

香港的国际化氛围确实不如英美,虽然课堂全英文,但毕竟还是属于国内、紧靠大陆,缺少生活中的英语环境氛围。

根据2019年的数据统计,香港留学生中71%是大陆学生,大家自然就都抱团成小圈子,因此缺一点留学的“感觉”。


·毕业仓促

一年学习、实习+找工作,如果你留学前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压力会大到你喘不过气。大陆2-3年研究生可学习时可以给你试错机会,但香港没有这个机会,需要你留学前就很明白你来留学的目的是什么,要得到什么,留学时候才能把这一年用好。

否则你还在稀里糊涂中,一年嗖一下就过去了,这才是白花了20万啊!如果充分了解优劣势之后,合适你,那我们穿上战甲扛起枪,向香港出发!


04.港中文的学校实力如何?


·综合排名

港前三中,香港中文大学近些年的世界排名都是稳居第三。因为港大的社会名气和国际排名在那,所以大家选择港校时纠结最多的还是港科技和港中文之间,但在最新的QS世界大学排名榜单中,港中文已经反超港科技。

从综合排名的紧跟我们可以看出,港中文和港科技的学校实力其实是相当的,但结合三年间排名的变化趋势来看:港中文排名增长稳定,港科技不稳定且呈现负增长,所以港中文的发展势头和潜力是要优于港科技的。


·学科排名

在最新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港中文排名前50的学科有19个,其中排名突出的学科有:传媒学第13名、地理学第17名、护理学第16名。

相对于港科技优势专业集中于土木工程、工程技术、电子电气工程等工科领域,港中文的优势学科分布范围更广,包含了大部分的人文社科专业以及医学、理学专业,因此专业时的可选择范围更大。

虽然是人文社科名校,但物理、数学、地理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这几门理工科的科研实力都比港科技强。所以香港中文大学是不折不扣的综合类大学。


·校园环境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最大的校园,总占地137.2公顷,依山而建,从山顶到山脚,由高至低可分成三层,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处处花木扶疏,中西风格的建筑掩映于其间;俯瞰吐露港、远眺八仙岭。

学校位于沙田西北隅,不但兼有海山胜景,交通也极为便捷,坐火车从九龙到中大只需三十分钟,从罗湖边境则只需二十分钟。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拥有全职教职员8178人,其中教授369人,副教授314人,助理教授364人,各类讲师639人,研究人员1714人。


·硬件设施

香港中文大学是全港唯一一所实行书院制的大学,共有九大书院、分别是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逸夫书院、晨兴书院、善衡书院、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以及和声书院。

每所书院都是独树一帜的,有各自的食堂、宿舍及其他设施,并举办各种活动,都有各自的文化,汇聚在一起,塑造了中文大学的精神面貌。

由各个书院组成的港中文,校内文化包容多元,既有浓厚的古典气息,也不乏现代摩登的设计,既有经院哲学时代的严谨,又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前卫。求学于此,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释放与填充,学术是枯燥的,但港中文的求学生活是饱满丰富的。

香港中文大学有7所图书馆,且有24h全天开放的图书馆,馆藏十分丰富。学生可凭证件申请办理八校图书卡(JULAC)去其他学校借书。

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选定的卓越学科领域11个,进驻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的InnoHK研究中心6个,研究所38个,联合研究单位63个;7个图书馆,馆藏上亿。


·校友资源

港中文校友遍布全球各大国家,在各个行业都有成熟的校友体系,作为港中文的毕业生,这是你们无论往就业还是科研道路上发展的巨大资源和人脉。


05.港中文一年硕申请难度如何?有哪些申请要求?


港前三的申请难度历来都是竞争最激烈的。从录取难度来看,港中文优势传媒类专业,热门商科类专业,申请难度与港大、港科技不相上下。

学术背景平均都是985/211+GPA87+雅思7以上,建议提交GMAT成绩,建议680+。

港校除港中文商学院外是不强制要求GMAT的,但是近两年疫情影响,港校的申请人数逐年翻倍,GMAT则是非常大的加分项,商科建议提交。

其次,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社会学、文学等,开设数量远远多于其他学校,虽然是港中文的优势专业,不过对于学生的本科院校背景的包容性相对更强,双非录取比例更高。

而且对本科专业背景的要求不高,接受跨专业申请,如果你是双非,想捡漏一个港前三的offer,港中文是你最好的选择,还有多个专业供你选择。


06.港中文一年硕毕业后前景如何?


·香港就业

据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4.3%,平均薪资在31.9万港币,约等于25.9万人民币,毕业生平均薪资仅此于香港大学,排名第二。


·内地就业

以我自己为例,毕业后回大陆去了四大,后面自己也创业了。所以港中文帮我拿到了本科毕业时够不到的就业机会,也让我积累了很多有效的人脉资源,站在了985/211学生中间被企业看见,这对我来说可以算是改命成功了。


·科研

1)回内地考博

只要是海外正规大学的硕士学位,都可以按照正常的流程来申请博士,但是英港的毕业证一般要写完论文的第二年年初甚至更晚才能拿得到,加上中间的留服认证时间,根本赶不上毕业当年的报名时间(8/9月份),只能第二年再报名。简单来说,就是你毕业以后必须gap一年才能考博,因为时间赶不及。

内地读博有两种方式:

申请制:需要自己联系导师,主要看学生的本科/研究生学校背景和绩点,语言要求雅思7+/托福100+(一般情况下),做过什么科研项目(主持或者参与),发表过什么核心文章(北大中文核心文章独立发表两篇以上,或者CSSCI来源核心期刊一篇)。

考试制:跟考研差不多,也是初试+复试的形式。初试专业课+外语,复试则主要看学术期刊发表情况,以及本科研究生的论文。


2)留港读博

如果你是通过master当跳板读博的,那死命刷绩点,写好你每个必修课的paper。Master申请博士还是有难度的,所以进去就开始选你的博导,选中之后,开始疯狂刷脸,如果能让教授带你写一个论文更好,后期申请可以直接当rp用。如果直申博失败,可以曲线救国,先做ra,后续转phd。Ra的待遇也不错。

总之,香港中文大学以及一年制硕士的大致情况就是以上这些,如果你有更多申请相关的问题,欢迎随时给学姐留言哦~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一年费用)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