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2022考研时事政治热点必考(2022必考十大时政热点)

2022考研时事政治热点必考,2022必考十大时政热点

  从近10年考研政治出题规律来看,逢周年大事件必考。2021年我们都知道是建党100周年,按照规律,2022考研政治大题即分析题会有一道跟建党100周年相关的问题。那么除此之外,2021还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辛亥革命110周年等,这些周年纪念很有可能有简答题或者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这些周年的详细解读。

  事件1:九·一八事变90周年(1931-2021)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知识链接】


  一、九一八事变


  1.根本原因——既定的侵华方针,具体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客观原因——国民党政府“围剿”红军。


  2.过程: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轨道,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3.结果:①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②李顿高空调查团及报告实质;③中日民族矛盾地位开支上升。


  4.影响: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不抵抗政策的实质:对日妥协,对内剿共,反映其阶级本质.


  二、抗日战争


  1.全民族的抗战


  (1)背景


  ①局部侵华: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②全面侵华: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2)实现: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胜利的意义:


  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收回了台湾,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3.胜利的原因:


  国共合作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保证);中国军民浴血奋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世界人民的支持;中共中流砥柱的作用;战争的正义性。


  事件2: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1911—2021)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一、辛亥革命背景


  1.社会根源:


  ①《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清政府“新政”未能挽救其统治危机。但在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③维新变法的失败,资产阶级革命党认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酝酿准备:


  ①组织基础: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标志其兴起。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创立,第一次提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


  ②理论基础: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确定。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统一的政党领导,有了以孙中山为核心的革命领导集团。


  民族主义:①含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暴力推翻帝国主义支持清王朝封建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民权主义: ①含义:“创立民国”就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②地位:它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③意义: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权与建权的问题。


  民生主义: ①含义:“平均地权”即主张核定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③舆论基础:革命派同保皇派的思想论战,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④实践基础:1905~1911年,革命党人多次发动起义(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虽失败,但打击了清朝统治,鼓舞了革命斗志,为推翻清王朝做了必要准备。


  ⑤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骗局,使其更加孤立,革命形势高涨成熟。


  二、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正式开始


  1911年10月10日,成立湖北革命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①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基础


  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③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建立 ——组织基础


  ④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军事基础


  ⑤四川保路运动——导火线


  ⑥民族危机加深、清朝统治腐朽—政治基础


  ⑦清末新政、宪政失败


  三、意义


  1.性质: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


  ⑴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权利。


  ⑵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⑷生活风俗上,革除旧风,促进了社会进步。


  ⑸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3.教训:双半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4.从近代化的角度看辛亥革命的意义:


  ⑴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⑵颁布《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5.辛亥革命既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次社会革命。


  政治革命:见前面的意义。


  社会革命:社会习俗变化:断发;社会礼仪:鞠躬握手,婚姻丧葬;中山装、旗袍。


  6.辛亥革命的局限:


  ⑴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⑵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⑶没有形成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⑷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所窃取。


  ⑸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双半社会性质未改变。


  事件三《辛丑条约》签订120周年(1901-2021)


  2021年是《辛丑条约》签订120周年。1900年至1901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多个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与这些国家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彻底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辛丑条约》(英: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 1900),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辛丑条约》有中文、法文两种文本,以法文本为准,共有12款,另加19个附件,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5)外国认为各个通商章程中应修之处或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清政府概允商议;(6)惩办“首祸诸臣”;(7)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8)清政府对德、日道歉,等等。《辛丑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隐性考查为主,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对我们的启示


  (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在“古今一大变局”中被迫一次次的妥协,开始了痛苦的转型。这启示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积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中国更要和平崛起。


  (2)在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争下,腐朽封建的清政府败的体无完肤,这就启示我们要顺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闭关锁国没有出路。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要大力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事件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2001—2021)


  2001年11月10日,卡塔尔多哈喜来登酒店萨尔瓦会议大厅金碧辉煌,座无虚席。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这意味着历经15年的谈判,中国终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1986年开始,中国为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做出的不懈努力,充分表明了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事业一个新的阶段。


  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年,中国“入世”无论对中国对外开放进程还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历程,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关税总水平从15.3%大幅降至7.5%以下,远低于入世承诺的10%,更低于其它主要新兴经济体。货物进口额年均增长率超过两位数,在华设立的外资企业超过100万家。20年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资吸收国。

2022考研时事政治热点必考(2022必考十大时政热点)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