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史各章节分析+练习(第8章)

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史各章节分析+练习(第8章)

  

  小编为2014备考历史学专业的考生奉上中国古代史各章节分析+练习,针对中国古代史的各个章节,给予重要考点的解析和复习建议,最后搭配练习,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下面首先看第8章节的内容。

  第八章明清(前期)

  内容概述

  明清(前期)作为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个阶段,对于这一时期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点,它的现实意义更强,所以也是考研命题的一个重要的篇章。这一个时期是大一统最终完成的时期,所以明清两代加强中央集权及其各项制度的演变创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以及民族关系、经济文化、对外贸易都是大纲要求的重点。

  (1)1368年到1644年专制皇权的强化是明王朝的显著特点。朱元璋废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将军权和行政权分开,皇帝总揽军政大权。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后在他的统治下,明朝进入全盛;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进入明中期以后皇帝不理朝政,吏治败坏,党争不断,财政危机;南倭北虏问题严重。面对种种危机,张居正主持改革,危机形势得以改善。明末,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宦官把持政权,党争不断。外部东北满族兴起,西北农民起义,最终明王朝亡于1644年。

  明朝的经济,有了相当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商帮出现,白银普遍使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关系在江南地区萌芽,这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

  明朝文化富有时代的特色。在思想史上,阳明心学的出现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心学空谈心性,以至空谈误国成为现实。反传统的精神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镇的繁荣,直接影响到市民文学创作,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出现创作高峰,出现“四大奇书”。

  民族问题上,明朝出现“南倭北虏”的问题;西学东渐开始,明朝的对外朝贡贸易发达。

  (2)清朝自1644年人关到1912年溥仪退位,统治中国260余年。清朝的政治体制基本沿袭明朝。但是皇权更加强化。南书房、军机处的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削弱最后取消。内阁成为具体的办事机构,平定三藩解除地方武装对于中央的威胁,统一地方的建制。

  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稳定时期。康乾时期,东北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雍正时期对于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加强对于这一地区的管理;平定各少数民族的叛乱,加强管理;实行特色民族政策。

  康乾时期是清王朝的鼎盛时期。在经济上,康熙实行更民田、停止圈地的政策,“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刺激了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生产恢复,发展;“摊丁入地”赋役制度改革减轻负担,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盛世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人口问题、物价问题、官员的贪污腐化,军队的战斗力下降等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1840年国门被洞开。

  清代的思想、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明清异代的特殊背景,清政府实施的政治、文化政策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共同造就了精代考据学的兴盛。考据学对于清代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随着时势的变换,经世致用之学兴盛。

  复习建议

  本章内容是中国古代史中较为重要的一章,也是考研命题涉及较多的一章。考生可以沿着以下几个线索来复习:

  (1)这个时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强化的时期,最终达到了顶峰。明太祖建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皇权,废除宰相、废行省、设三司、强化社会控制、加强特务政治等等;清朝中央集权更是强化到了顶峰,奏折制度、军机处、秘密立储、文字狱和文化专制等,进一步保证了皇帝的个人意志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得到全面的贯彻。考生可以沿着这条线索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关系的演变。

  (2)赋役制度进一步改革,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明朝的“一条鞭法”、康熙时期的“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的“摊丁入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考生在复习时应该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赋役制度整理下来,从中寻找变化的规律。

  (3)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各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受限于政治体制、思想等方面,又有不可突破的局限。

  (4)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巩固稳定的时期,明朝的南倭北虏问题,与东北女真的关系;清朝与蒙古、西藏等交往;它们都采取了许多创新的措施、制度,最终奠定了今天的疆域、民族成分。

  考生应该多角度来观察这一时期的历史,并且关注当今的史学热点和争论,比如对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争论由来已久;现在国家正集中力量来撰修《清史》等,这些都有可能在命题中涉及。

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史各章节分析+练习(第8章)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