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历史学考研:中国近现代史各章节分析+练习(第1章)

历史学考研:中国近现代史各章节分析+练习(第1章)

  

小编为2014备考历史学专业的考生奉上中国近现代史各章节分析+练习,针对中国近现代代史的各个章节,给予重要考点的解析和复习建议,最后搭配练习,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下面首先看第1章节的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章列强的对华侵略

  内容概述

  本章以中国近代史上,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的历次对华战争为线索,重点考查西方国家的侵华史,本章内容在历年的各种近代史考试中都是重点考查对象,而且不分主次,都需要考生着重对待,考点囊括历次对华战争的背景、过程、结局、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产生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发端,是列强对中国进行的最早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的爆发 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清政府选择了妥协投降,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 等条约——《南京条约》,其内容影响深远,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其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 订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巨大而深刻。另外,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 的抵抗。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西方国家转化经济危机,扩大侵华利益的结果,战火从广州、天津一 直烧到了北京城,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重要的包括《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倾向。同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的同时,沙俄乘机侵占我国东北、西北的领 土多达144万平方公里,是这次战争中受益最大的国家,沙俄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是通过一系列不平 等条约的签订来实现的。

  19世纪80年代进行的中法战争是一场中越共同抗击法国侵略者的战争,整个战争形势一度 对中国有利,但是由于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最终成为了一场不败而败的战争,使中国的西南门户洞 开。除了陆上战斗,考生还需注意中法战争中的海上战斗。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酝酿已久的侵华战争,在战争中,中日两国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中 的近代化成果进行了比拼,最终日本获得全胜,两国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海战是甲午战争中的 主旋律,中国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最终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 条约——《马关条约》。战争的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意识觉醒带来了深远的 影响。

  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盛宴,而签订的《辛丑条约》 无疑是一个分赃的条约,至此,中国彻底地沦为了半殖民地社会,同时,清政府也沦为了列强侵华的 代言人,中外的反动势力勾结在了一起。

  复习建议

  在复习中,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和理解这段历史。

  首先,可以将这一段历史放在一个大的历史环境中来理解,即在与中国之前以及其后的历史比 较中来复习,可以更深刻地掌握当时中国为何屡遭侵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破坏, 进而得出在这影响之下,中国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另外可以与当时的世界局势联系起来,从当时的世界大势中来理解当时中国的处境,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争夺殖民地积极扩张,总结呵史的教训: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

  其次.要把握晚清时期的列强侵华的一系列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影响、战后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是基础。这一系列的战争以及因之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在比较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迈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深渊的。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是大纲要求的考查目标之一,考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再次,有一个线索贯穿于这段历史:伴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它们瓜分中国的胃口越来越大,而中国则是一步步迈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深渊。如果抓住这个线索来复习,既会锻炼基本的历史综合能力,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最后,考生在对重要知识点复习的前提下,也不应忽视这段历史的许多细微之处,如总税务司的设立、东南互保以及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魏源、林则徐等等,这些也是出题点。应该查缺补漏,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核心内容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南京条约》的内容、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及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过程;中法战争的过程;《中法新约》的内容;甲午战争的背景、起因、过程、结局;《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命题预测

  列强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条主线,历来是考试的重中之重,所有的题型都有可能考到,战争的背景、影响是简答题常考内容,条约的内容可以放在史料分析中,而战争的过程有可能在细节题中涉及,所以考生需要拿出较多的时间来复习本章内容。

历史学考研:中国近现代史各章节分析+练习(第1章)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