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2015历史学考研:古代史知识脉络梳理(39)

2015历史学考研:古代史知识脉络梳理(39)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考研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历史学专业课的复习需要考生把握历史脉络,统筹历史发展,将平行和交叉的历史时间和知识点捋清,把握好因果关系,这样才能够在脑中形成稳固的知识图谱,加深理解和记忆。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梳理中国古代史知识脉络,帮助考生筑建知识框架,为后续复习打好前奏。

  下面请看2015历史学考研:古代史知识脉络(39)

  一、五代十国的政治

  (一)五代的更替

  1.后梁(907-923) 17年

  建国者朱全忠,也叫朱温,本是唐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投降唐朝,任宣武军节度使,驻守汴州(古称大梁),受封梁王,成为关东地区最大军阀。唐昭宗末年,他打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于904年扶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不久杀昭宗,立昭宗之子年仅13岁的李柷为帝,即哀帝。907年废哀帝,朱全忠称帝,改名朱晃,以梁为国号,史称后梁,都开封,改元开平。一些军阀如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吴王杨渥、蜀王王建等不承认后梁王朝,仍用唐代年号;同年(907)九月,王建称帝,建立前蜀政权,五代的历史从此开始。

  后梁直接统治区是五个中原王朝中最小的一个,辖地只有今河南、山东两省,以及陕西、湖北大部,河北、宁夏、山西、江苏、安徽等省的一部分。但它却是五代中历时最长的政权,前后共17年。不过在立国前,曾与割据山西的原唐朝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李存勗父子长期夹河而战,建国后争战也从未停止过,绵延达30余年。朱温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李克用的政治、军事斗争上,当然在内政上也进行了一些整顿和改革,如吏制、法制等。立国五年后,朱温被自己的第三子朱友珪杀死,次年朱友珪又被自己的弟弟朱瑱杀死,朱瑱即为末帝。末帝在位时,外戚干政,政治腐败,政局江河日下。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强敌的进攻无力抵抗,923年,后梁被后唐军队攻灭。

  (一) 太祖朱温-(二)朱友珪

  (三)末帝朱瑱

  2.后唐(923-936)  14年

  后唐建立者李存勖,他杀害割据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于923年四月称帝,同年十月,灭后梁,自以为建唐而有天下,故国号唐,他即为唐庄宗,以洛阳为都城,史称后唐。

  后唐政局演变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前期庄宗李存勖统治时期(923-925)3年,内政一塌糊涂。建国后,庄宗自以为血战二十年而得天下,心满志骄,变得荒淫无道。他大修宫室,广采美女以充后宫;宦官势力增强;他还喜好畋猎,宠信伶人(表演歌舞的人),不问政事,使伶人得以弄权,参与军国大政,文臣武将争相与之交结,欧阳修《新五代史》专立“伶官传”,生动揭露了伶人干政的罪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藩镇,货赂交行”。他所起用大臣大多是昏庸或聚敛之徒。如宰相豆卢革、韦说是一对唯唯喏喏的庸臣,孔谦为租庸使,管理财政,是著名的敛臣,“峻法以剥下,厚敛以奉上,民产虽竭,军食尚亏。”闹得政治黑暗、民怨沸腾。在位三年即引起魏州兵变,李存勖派李克用的养子、沙陀人李嗣源前往平变,但李嗣源却利用叛兵,南下洛阳,自立为帝,即是后唐第二位皇帝,史称唐明宗。

  中期唐明宗李嗣源统治时期(926-933),7年,政治形势有所改善。他力求改正唐庄宗为政之弊端,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措施,如除苛(刻之)政,杀孔谦,放宫女,罢宦官监军,关心农事,发展生产,使农业连年丰收,社会出现了五代有名的“小康”局面。欧阳修评价道:“其爱人恤物,盖亦有意于治矣。其即位时,春秋已高,不迩声色,不乐游畋。在位七年,于五代之君,最为长世,兵革粗息(战争稍稍停息),年屡丰登,生民实赖以休息。”

  但明宗时未能革除任人惟亲之弊,这就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末期,明宗之子李从厚与其养子李从珂相争,积弊丛生,后唐遂至败亡。

  李克用-(一)庄宗李存勗(923-925)

  (二) 明宗李嗣源(李克用养子)-(三)宋王李从厚

  (四)潞王李从珂 计14 年。

  3.后晋(936-946) 11年

  建立者石敬瑭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河东节度使、沙陀族人。由于与后唐末帝李从珂之间的矛盾加剧,他起兵反唐,并以割让燕云十六州、尊称比他小十一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皇、岁输帛三十万匹为条件,向北方的契丹国求援, 936年耶律德光册封其为大晋皇帝,国号为晋,都开封,改元天福,史称“后晋”。 石敬瑭即为晋高祖。

  契丹国自916年建立以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逐步发展。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时期,是契丹领土向外扩展的时期,对南方中原自然觊觎良久了,而石敬瑭的请求对他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因为契丹得到燕云十六州后,既可以长驱直入中原(长城也不再是阻隔他的屏障),同时也可以获得大量税收收入,实力大大加强。十六州是:幽州(今北京)、蓟州(今河北蓟县)、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涿州(今河北涿县)、檀州(今北京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儒州(今北京延庆)、云州(今山西大同)、武州(今河北宣化)、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马邑镇)、朔州(今山西朔县)、蔚州(今河北蔚县),相当于今河北北部与山西北部广大地区。

  但942年,石敬塘死后,其侄石重贵即位,是为少帝,他不甘心象其叔叔那样奴事契丹,所以接受大臣建议,致书契丹只称孙不称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附关系。但激怒了契丹,使后晋与契丹关系恶化,946年,契丹挥兵南下,俘虏了石重贵,灭亡了后晋。947年,耶律德光进入开封,改国号为辽,遂有久据中原之意,以赏赐军队为名,大肆掳掠,称作“打草谷”,导致开封东西二千里范围内深受其害。但在中原人民反抗下,致使契丹无法统治,故耶律德光叹道“我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因此,在占领开封三个月后被迫退出,耶律德光也死于北返途中。

  后晋历二帝: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贵,共计11年。

  4.后汉(947-950)

  后汉建立者刘知远,沙陀人,本是后晋河东节度使,他趁后晋灭亡之际,于947年建立政权,因自称是汉宗室后裔,故国号汉,都开封。统治区包括今山东、河南二省,山西、陕西二省大部,以及河北、宁夏、湖北、安徽、江苏等省的一部分,与后梁辖区大致相当而稍大。

  刘知远在位不到一年即病死,子刘承祐即位,是为隐帝。他厌恶为大臣所控制,想用自己的亲信执掌朝政,与亲信谋杀了顾名大臣杨邠(bin)、史宏肇、王章,又遣使去杀枢密使郭威,引起朝野不满。郭威得知消息后,随即以“清君侧”为名,发兵南下,隐帝在逃跑中被杀,郭威于950年11月,攻入开封,灭亡后汉。

  后汉历二帝――高祖刘知远,隐帝刘承祐,计4年。

  5.后周(951-960)

  郭威于950年灭后汉,第二年称帝,他自以为是周虢叔之后,故建国号曰周,都开封,郭威为周太祖,因其子为后汉所杀,收养皇后柴氏侄儿柴荣为子,郭威死后,柴荣即位,是为世宗。郭威把主要精力转移到革除后汉弊政上,放宽刑罚,罢除四方贡献,收揽人心,树立起明君形象。同时对威胁后周王朝稳定的契丹、后汉政权,采取有节制的抵抗政策――防御为主,而专致于内政改革,赢得了恢复、发展经济的时间,也赢得了政治上的稳定。所以,后周是北方的初步统一和承唐启宋的一个王朝。

  后周历三帝: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计10年。

  五代共8姓,14帝,历时53年。1.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城都在开封;2.后晋从建立到灭亡,都有外族的力量,其余政权都是内部的争战,只有后唐明宗时期出现了“小康”局面;3.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时北方契丹力量不断强大,石敬瑭的屈膝,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以后宋、辽、金对峙,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二)十国的兴亡

  与此同时,南方出现吴、吴越、南唐、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等九国和北方的北汉,史称十国。十国政局演变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乱而后治,治中有乱”的特点。

  具体来讲,各国情况不一样。有的国家政局稳定时间较长,如吴、吴越、南唐;有的国家政局稳定时间较短,如闽只有太祖王审知统治时期(共18年)还算安定,以后则内乱不止,外患严重,直至灭亡。又如南汉虽为海隅之国,但其侵伐无虚日,内乱成积习。楚在建立者马殷时,曾退修兵农,减少与吴、南汉、荆南的军事冲突,初安二十余年。但从第二个王马希声以后,几个酒囊饭袋的公子轮流为王,互相厮杀,直至楚亡,前后达二十余年。有的国家在恶劣环境中求生存,如荆南,“地狭兵弱,介于吴、楚为小国”,又是南汉、闽、楚进贡中原的必经之地,环境复杂,政局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高氏本身的对策是否得当,而高季兴、高从诲父子不以屈节为耻,周旋于北方政权与吴、楚之间,竟然得以保国42年,从第三王高保融开始,荆南还延续了15年。而有的国家则在好的环境中国运短暂,如前后蜀,偏安西川,从客观环境看,易于安定,但实际情况却不尽然,它们的国运在十国中分别居第九位和第七位。

  而北汉刘氏与后晋石敬瑭一样,对契丹奉行民族投降政策,为了满足契丹贵族的贪欲,征剥无度,人甚苦之,故其政权从来未曾稳定。

  公元960年,赵匡胤代周建宋,先后灭掉南唐、吴越等。979年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但相对于北方的五代来说,十国总的情况则要好得多,尤其是南方九国。由于少受中原干戈影响,政局相对稳定,政权维持的时间远比五代长,如最短的前蜀也有35年,是后梁的一倍;而最长的吴越竟达86年之久。这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吴越就在910年修筑了捍海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吴越走上了富裕之路。另外,由于北方战争频繁,不少中原人移居南方以避祸乱,他们带来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三)五代十国政权实质及其地位

  五代十国最大的历史特点:战争频仍、政权更替频繁。后梁维持时间最长,也只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而后汉仅四年,后周九年,均不到十年。即使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也超乎寻常的激烈。那么,如何看待五代十国政权的实质和地位呢?

  第一,它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二,五代十国也是走向统一的过渡。而且对统一作出最大贡献的是后周,尤其是周世宗。

  (四)后周的改革和统一趋势

  后周历史上出现了两位有为的统治者,这就是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荣。从政绩看,周世宗名声比郭威大,但郭威是“黄袍加身”的第一人,也是一改五代皇帝那种不学无术的武夫悍将形象的突出者。《旧五代史》卷一一○《周书?太祖纪》:太祖“性聪敏,喜笔札,及从军旅,多阅簿书”,说明其还是一位喜欢读书的皇帝。周世宗从小在这一环境中长大,自然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新五代史》卷一二《周本纪》:世宗柴荣“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沈重寡言”。 《旧五代史》卷一一九《周书?世宗纪》:史臣曰“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他们为了稳定政权,巩固统治,先后都进行了改革。内容:

  政治方面:改善吏治,严明赏罚,惩治贪官。

  经济方面:实行恢复发展生产、鼓励农耕的政策

  军事方面:整肃军纪 ;淘汰老弱、吸收精锐

  改革的同时,周世宗进行了南征北战,显德二年(955)四月,诏翰林学士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篇,目的是听取大臣们有关统一中国的方略。其中王朴的《平边策》,为世宗所欣赏。

  讨论:周世宗的统一策略

  统一过程:

  955年,西征后蜀 ,取甘肃南部四州:秦、凤、成、阶。封锁了后蜀可能北进的道路,解除了后蜀对中原地区的威胁。

  接着,周世宗三次亲征南唐,到958年,南唐求和,后周取得南唐江北淮南之间的14州64县。淮南的富庶大大增强了后周的经济实力,为进一步攻取江南打下了基础。

  959年三月,北伐,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取得河北地区的3州(瀛州、莫州、易州)17县 。在准备攻打幽州时,周世宗突发疾病而被迫班师,同年六月,周世宗病死,年仅39岁,他的统一大业也因此而未完成。

  对于考研历史学的复习,考生需要寻找规律,加强知识架构建设。因为历史的知识很复杂也很混乱,需要考生捋清思路才不至记忆混乱。最后希望考生能够加强吸收理解,把握历史的脉络,掌握历史事实,贯通古今,争取为2014历史学考研打好专业课的基础,需要下载资料请关注资料下载中心,更多资讯同步尽在【考研频道】

  热文精选:

4月考研专业高校人气排行榜 “二战”考研:你准备好了吗?

2015考研文科十大热门专业推荐 2015年考研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

  课程推荐:

2015考研政英历史学全科签约联报班

2015考研历史学签约全程班

2015考研政治历史学签约联报班

【2015考研关注】

考研时间考研报名报考指南院校信息
注意事项
考研动态复习经验考研真题考研资料考研课程


2015历史学考研:古代史知识脉络梳理(39)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