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2022考研历史学: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九)

2022考研历史学: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九)

    2022考研历史学: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九)

  2022年考研专业课的第一轮复习已经开始,对于2022年考历史学的学子们来说了解古代史和近代史是很必要的,小编为各位搜集了一些有关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学子进行第一轮的记忆复习,祝各位考研成功。

  本次为各位带来以下名词解析——锁国令、索贡巡行、《罗斯法典》、玛雅文化。

  一、锁国令

  本江户幕府关于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法令。1633~1639年先后发布5次。16世纪中叶起,葡、西 、荷等西欧列强先后来日本传教、贸易。为禁止天主教传播,防止商人豪富与幕府对立,巩固幕藩体制,幕府的对外政策从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时起,开始向锁国政策转变。1616年,规定欧洲船只只能在平户、长崎两港停泊交易。1624年,拒绝与西班牙通商。30年代后 ,加快锁国步伐 ,连续5次发布锁国令 。 至此,日本的锁国体制最后完成 。日本维持锁国政策达 200 多年之久 , 一直到1853年在美国炮舰政策的压力下才重新开放。

  二、索贡巡行

  罗斯大公以武力征服邻近地区。除了掠夺财物和奴隶外,还强迫被征服的部落称臣纳贡。每至秋末冬初,罗斯大公便率大队亲兵到各地征收贡物,收取毛皮。蜂蜜、蜂蜡及粮食和奴隶,史称“索贡巡行”。这种制度构成罗斯国家早期对内统治的主要特征。

  三、《罗斯法典》

  基辅罗斯及封建割据时期古罗斯的法令汇编。来源于东斯拉夫人习惯法、罗斯王公法令和法院判例,约在11~12世纪编成。法典明文规定:破坏田界、偷盗牲畜、纵火焚烧庄园或打谷场、杀害王公贵族及官员者,都要处以重罚;将债农、奴仆、斯美尔德(农民),置于封建依附地位,农民死后无嗣,其财产归主人所有;废除血族复仇习俗,代之以罚付“血款”,即杀人者偿付被害者家属40格里夫那,杀死领主等显贵,加倍偿付,封建主杀死一个农民则只付5个格里夫那的偿金。它们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具特点的法律文献。

  四、玛雅文化

  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创造的文化,繁荣期在4—10世纪,15世纪初,特别是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后衰落。玛雅人是有文字的印第安人。玛雅人的文化对后来的阿斯特克文化有很大的影响,他们被称为“新世界的希腊人”。公元前第1千纪前,玛雅人已有刀耕火种农业,他们用石头制造工具和武器,公元初出现城市,城市和村落里有贸易广场,玛雅人在数学、天文和历法上有很高的造诣。


2022考研历史学: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九)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