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22考研(22考研国家分数线)

22考研,22考研国家分数线

考研如登山,我一年登十步,山一年长十米,我不如山。

22考研之后,考研党们齐齐掉了层皮,感觉前方一片灰暗。报考人数457万,部分院校分数线比一志愿第一名分数高,落榜人数340万,这都是考研党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而对于340万落榜的学生来说,他们又一次来到了命运的岔路口,面对和毕业时同样的选择,到底是就业,还是二战呢?精疲力尽的考研党们,到底会如何选择呢?

22考研落榜后260万再战?23考研预计超520万?

随着社会人才市场的愈发拥挤,学历门槛的光明正大拔高,考研俨然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在毕业前夕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选择,那么今年究竟有多少人会选择考研呢?


根据之前某机构发布的《23年考研年度报告》现实,23预计将有超过520万的考生进入考研大队,预估比22年多出70万人次,而考研招录比也将提高到3.8:1。

这样的大数据让众多考生表示累觉不爱,毕竟考研人数增多,但对应研究生院校的招收名额却并不会有太大变化,这意味着明年考研的难度要比今年还要“卷”。


而应届生们则有更加关心的问题——23考研中,将会有多少22年考研的落榜考生呢?毕竟这些学生复习时间更长而且更有经验,无疑是应届生考研上岸的最强阻力。

我们可以通过22年的往届生比例来推算,按调查报告显示,毕业生中大概有28.9%的学生会选择直接就业,10%的学生选择考公或自主创业等,有55.9%的学生会选择考研。


22考研的毕业生应该是18年入学,而那时全国招收本科生数量为422.16万,由此得出22考研的应届报考生有235万人,那么可以得出往届生占比约为49%。

但实际上这个比例对于很多大学来说,都是保守估计。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的数据,云南大学21届往届生占考研人数63%,同年西北师范占比57%,远超一半。


虽然这两个大学只是样本中挑出的个例,但也可以看出,往届生的占比应该在总考研报名人数的5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23考生有520万,那么其中将有260万是往届生。

也就是说,今年落榜的340万考研党中,有高达76%的考生没有选择就业,而是毅然决然继续投入考研,这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思路让很多家长十分不解。


考研越来越难,考研党愈挫愈勇的理由充满心酸

通过种种数据,我们都能看出一个真相,那就是考研必然将越来越难,而且难度曲线越来越陡。但仍然有众多考生面对高山不退缩,做好了二战,甚至三战四战的准备。

这种勇气本应是值得肯定的,但放在当下的考研情形下,就未免让家长们觉得有失理智了,小小的进步在如此大的难度跨度面前,无异于蜉蝣撼树螳臂当车。


一位考研二战生说出了心里话,其实很多学生也知道及时止损的这个道理,可进入考研之后,学生渐渐地发现自己除了努力考研之外,已经没有了退路。

考研落水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挫折,而是等于给学生打上了一个标签——“失败者”,其他同学已经辗转找到了合适工作,而自己努力这么久却一无所获。


这对于学生的自信心来说是很大的打击,为了不让自己丧失自信,一些学生只能咬牙坚持。而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出于现实问题,那就是工作对学历有更高要求,不得不考。

另外,像很多考研二战落水的学生再进入职场之后,会发现自己非常难过,由于长时间与社会脱节,尽管有应届生身份,能力和工作敏感度却跟不上,单位不爱要,工作很吃力。


看来学生不能够放弃考研,实际上也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不过还是要劝诫学生们一下,考研和高考很不一样,真的不一定就是你付出了很多年努力,就会有结果,慎重入坑。

如果不是有清晰的目标,因为心底的热爱或者迫切的现实需要主动去考研,那就尽早退水。如今的考研态势,不拼尽全力是无法有好结果的,当然,拼尽全力也不一定会有。


因此如果只是因为暂时性的就业迷茫,或者逃避就业,又或者被劝说进入考研大队的学生,那就不要让自己在考研路上浪费时间,重新制定人生规划,赶紧走入职场也未必不是好道路。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2考研(22考研国家分数线)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