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昆明理工大学考研(昆明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

昆明理工大学考研,昆明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

昆明理工大学高度重视社会实践育人质量提升,组织大学生以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与上海科技大学结成社会实践工作对子,打造昆明理工大学“沪滇合作”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推动优势互补、双向赋能。

自2016年起,昆明理工大学团委连续6年联合上海科技大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围绕“实践树德、实践增智、实践健体、实践育美、实践强劳”的实践育人理念,充分发挥云南聚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践育人工作的契机,通过“团队共建+课题共研+成果共享”,在昆明理工大学“沪滇合作”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中构建“1+2+5”实践育人模式。



昆明理工大学联合上海科技大学开展社会实践

紧扣一个目标

强化实践育人思想引领

始终坚持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正确育人方向,把握“实践育人”这一根本目标,品牌项目着力全面推动社会实践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实践中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主动将学习实践成果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增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团队赴柯渡、禄劝等地重走红军长征路


团队在宣威烈士陵园重温入团誓词

实施两大举措

聚焦实践育人双向赋能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精心打造实践基地

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昆明理工大学团委与学校乡村振兴研究院积极联动,探索高校与地方共同推进社会实践,共谋乡村振兴路径,建立一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平台。结合近年对云南乡村的实地调研,自2016年起,选点昆明理工大学对口帮扶驻村所在地——宣威市羊场镇作为社会实践基地,辐射昭通、寻甸、禄劝、屏边等地,搭建青年学子国情社情观察研究基地,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发挥学科区域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实践团队深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充分发挥昆明理工大学在地矿冶金、生命科学、信息、材料、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科研优势,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助推云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深入少数民族和多民族杂居地区,感受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助力少数民族地区民生福祉和治理能力提升;结合贫困地区儿童教育现状,开展“七彩小课堂”“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活动,在儿童心中播下“努力读书,走出去看一看”的种子;实践团队通过入户走访调研,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实效,并通过问卷调研的结论,结合专业知识,为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给出意见建议。


团队赴宣威羊场开展社会实践


团队发挥学科区域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团队赴宣威开展入户调研

聚焦五个关键

深化实践育人成效

立足思想政治引领,坚定理想信念

始终把该品牌实践作为深化实施实践育人工程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引导党团员青年通过西部基层实践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格、升华志愿情怀。

围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始终围绕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开展实践,倾听最基层的声音,感受最真实的变化,引领青年学子充分感受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伟业,增进青年学习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青年学生中铸牢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丰富实践平台,育人效果显著

学习借鉴合作单位在实践育人工作的理念,取长补短,丰富社会实践平台。实践过程中,加强了上海科技大学学生对“祖国需要的地方”的了解,加深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了昆明理工大学学生与沿海地区高校的交流,开拓了他们的眼界。

促进两校合作交流,推进沪滇合作

自2016年起,围绕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昆明理工大学组织团学干部与上海科技大学交流近10次,组织创新创业、学科交流等活动近20次。两校因社会实践结缘,进一步推动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学术科技、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合作,有效带动昆明理工大学和在沪高校开展交流合作。

收获社会各界认可,媒体争相报道

项目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宣威、昭通、寻甸、禄劝、屏边等地政府和居民的一致好评,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截止目前,共受到人民网、新华网、云南网等多家媒体近30次报道。


团队赴屏边等地开展社会实践集体合影

编 辑丨鱼 跃

校 对丨三 高

校 审丨济

来 源 丨创青春

投稿邮箱丨youthyn@yeah.net


昆明理工大学考研(昆明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