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心理学考研(心理学考研需要考哪些科目)

心理学考研,心理学考研需要考哪些科目

主观题背诵

正式起航!


不会答题的关键是没记住

其次才是技巧和知识点的融合

跟上小思的步伐

背起来


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荣格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识结构——最外层的是意识,中间层次为个体潜意识,最内部的层次为集体潜意识。
(1)个体潜意识和情结
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由于它是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并和个体的经验相联系的心理内容,因此被称作个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情结决定着个体人格的许多方面。
当我们说某人有某种情结时,如自卑情绪等, 是指他的心灵被某种“心理问题”强烈地占据了,使他无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而他本人却没有意识到。
(2)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在每一世代只增加极少的变异,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集体潜意识由原型组成。
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由原始意象组成,这些原始意象被荣格称为原型。
原型是对某一外界刺激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可以是某个人物、某个情境,或某些抽象概念。荣格把原始意象描述为以特定方式对外界进行反应的潜在可能性,统称为原型。
①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是指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认可。
②阿妮玛和阿妮姆斯
又称男女两性意象,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男女相互交往所得的经验而产生的。阿尼玛(Anima,女性原始意象)指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或意象;阿尼姆斯(Animus,男性原始意象)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这一原型的基本功能是引导人们去选择爱情伙伴并建立一定的关系。
③阴影
阴影(Shadow)是人的心灵中遗传下来的最黑暗隐秘、最深层的邪恶倾向。它寻求向外部投射,但它的本性却是生命力、自发性和创造性的源泉。阴影有一部分存在于个体潜意识中,是被压抑的消极感情,另一部分存在于集体潜意识中。
④自身
自身(self),也称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原型,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自身是整个身心的主体,包括了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主要功能是把所有其他的原型吸引到自己的周围,使它们处于和谐状态,即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

论述大五人格理论的研究取向、内容及评价
目前,在特质论方面最大的进展就是大五人格因素模型的提出和检验。五因素模型有两种研究取向:(1)词汇研究:在词汇假说的基础上,对特质描述词作语义分析和因素分析,以确立基于世俗概念的人格维度。词汇假说是由高尔顿首先提出的。(2)问卷研究:通过人格心理学家的
理论构想及对人格文献的分析归类,经实证研究获取基于科学概念的人格维度。
(2)大五人格模型的内容
McCrae &Costa等人的命名法(1985),构成人格的大五因素分别是: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每一因素都包含正负两极。他们据此编制了测量“大五”的人格问卷NEO-PI。取每一因素的第一个字母N、 E、 O、 A、 C连在一起组成“OCEAN”即“海洋”的意思,这和该分类系统广泛的代表性及含义一致。其具体含义如下。
①外倾性(Extraversion)
该因素测量的是个体爱交际、乐群、武断这一极端到安静、保守、谦恭、退让的另一极端,也包括友善、社会化、支配、权力欲、社会能力;外倾性表示热情、自信,有活力,还具有幸福感和善社交的特性,而内向者的这些表现则不突出,但不等于自我中心和缺乏精力。
②随和性/宜人性(Agreeableness)
表示利他、友好、富有爱心。得分高的人乐于助人、可信赖和富同情心,注重合作而不强调竞争,得分低的人多抱有敌意,为人多疑,喜欢为了利益和信念而争斗。
③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表示克制和严谨,与成就动机和组织计划有关,也称其为“成就意志”或“工作”纬度。高分端的人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并能持之以恒,而低分端则马虎大意、见异思迁、不可靠。
尽责性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人对待工作和事物的态度,这里包含了一个人的责任,一个人是否很努力,一个人是否很愿意追求成功等。另外,在做事的过程里面,应该遵守的规矩是什么,都包括在这个维度里。
④神经质(Neuroticism)
依据人们情绪的稳定性和调节情况而将其置于一个连续统一体的某处。正的一极又称为情绪稳定性(简称N+),个体是很容易发生情绪波动呢,还是相对来讲比较平衡。得分高的人经常感到忧伤、情绪容易波动。而低分的人多表现为平静自我调适良好,不易于出现极端和不良的情绪反应。负性情绪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如悲伤、愤怒和内疚等,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原因,但研究表明那些趋向于某一种消极情绪的人通常也会体验到其它的消极情绪。
⑤开放性(Openness)
指对经验持开放、探求态度,而不仅仅是一种人际意义上的开放。构成这一纬度的特征包括活跃的想象力、对新观念的自发接受、发散性思维和智力方面的好奇。认为该因素的最佳特征是创造力、想象力、广泛的兴趣和勇敢。兴趣广泛的、好奇的、富于创造性的(正的一极,简称O+),保守的、循规蹈矩的、专深的(负的一极,简称O-)。
大五人格模型的意义:
(1)从理论的提出到最后问卷的大面积信效度的验证,都为大五模型的影响力提供了证据,至此,它已成为国际人格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热点课题。
(2)大量的跨文化和跨语言的研究结果都证明了大五模型的广适程度,为全球化的人格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
(3)它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人格心理学这一范围,扩散到整个心理学领域乃至组织和社会学领域。
(4)它有资格成为人格描述和评估的基本框架之一。
对大五模型的批评:
(1) 从研究最初的假设和想法上, 大五模型是基于词汇学假设而来, 但词汇学研究所采用
的自然语言容纳了很多文化上的世俗概念,并不能够保证这些概念的的精确性和平均性。
(2) 从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上来看,大五模型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NEO
量表缺乏理论和实证基础,众多研究者在因素命名、数量、含义上的观点也不一致。
(3) 从大五模型的理论性来看,很多学者就曾指出大五模型的理论性太差,它只是词汇假设和因素分析加在一起酝酿出来的产品。研究过程中将五因素作为互不相关的正交因子进行的因素分析受到质疑。同时,使用因素分析推导出五个因素,而非从理论假设开始进行因素分析验证,这种研究方式也是遭到诟病的地方。

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
行为遗传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有生物学、遗传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该学科主要探讨天性(遗传)与教养(环境)之争的问题。现代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双生子研究
双生子研究(twin studies)的假设基于两类双生子:同卵(monozygotic, MZ)双生子和异卵(dizygotic, DZ)双生子。同卵双生子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因此它们共享了几乎100%的基因,而异卵双生子是由两个卵细胞分别受孕发育而来,他们只共享着50%左右的基因。
用这两种双生子进行比较与研究,我们可以估计某一人格特征的遗传力。将共享基因和共享环境区分开来。
(2)收养研究
在收养研究(adoption studies)中,儿童与养父母和生父母的比较,以及养子养女与亲生子女的比较可以给我们提供遗传和环境的效应。试想如果养父母和养子之间相关很小,但养子与生父母之间相关很高,则可以说明遗传的效应。
(3)分子遗传学
它是行为遗传学的新进展,主要研究的内容有关于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s)的作用。常见的神经递质系统包括:多巴胺(dopamine)系统、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系统、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系统。

简述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人格结构理论
艾森克认为,存在三个基本的人格维度: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每一个人格维度都是一个多层次的人格结构,即类型水平、特质水平、习惯反应水平和特殊反应水平。三个人格维度不是相互排斥,非此即彼的;每个人在这三个维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极少有单纯类型的人。
(2)人格维度模型
人们在三个人格维度上的表现程度可以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来测定。
①外倾—内倾(extraversion—introversion):是人类性格的基本类型。外倾的人不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具有情绪冲动和难以控制、爱交际、喜社交、渴求刺激、冒险、粗心大意和爱发脾气等特点。内倾的人相反。
②神经质—稳定性(neuroticism—stability):这一维度标明从异常到正常的连续特征。情绪不稳定的人表现为高焦虑,这种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稳定的人,情绪反应轻微而缓慢,并且容易恢复平静,这种人不容易焦虑,稳重温和,容易自我克制。
③精神质-超我机能(psychoticism—superego functioning):精神质高分者具有倔强固执,凶残强横和铁石心肠等特点,这种人有强烈愚弄和惊扰他人的需求。低分者具有温柔心肠的特点。艾森克认为所有精神质者的共性是思维和行为各方面都非常迟缓。
(3)三个人格维度的生理基础
①内外倾的生理基础
早期,艾森克把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看作是内外倾的生理基础。他提出外倾者的大脑皮质抑制过程强而兴奋过程弱,其神经系统属于强型,因而忍受刺激的能力强;内倾者的兴奋过程强而抑制过程弱,其神经系统属于弱型,因而忍受刺激的能力弱。后期,艾森克使用觉醒的概念进行解释。觉醒是指个体身心随时准备反应的惊觉状态,一般认为觉醒状态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有关。
艾森克提出,内倾者的大脑皮质觉醒水平比外倾者高。外倾者追求丰富的社会刺激和从事高度唤醒的社会行为,其生理特性决定了他们需要高强度的刺激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内倾者的情况则恰恰相反,他们普遍具有高于正常的大脑皮层唤醒水平,他们会选择一种孤独的或较少刺激的环境,以防止过高的唤醒水平。
②神经质的生理基础
艾森克模式中第二个基本维度是神经质。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对诸如恐惧、焦虑等情绪有调节作用,艾森克把自主神经系统看做是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神经质维度上得分高的被试,其心率、呼吸、皮肤点、肌肉张力等等方面反应都更为强烈。进一步的说,高神经质者的边缘系统激活阈值较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性较强,因而,他们对微弱的刺激都易于作出过度的反应。
③精神质的生理基础
男性的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女性;罪犯和精神病患者的得分也比较高,这些人中男性居多;因此,艾森克推测,精神质与男性生物特性,特别与雄性激素分泌有关。但是目前还没有实证研究材料支持这一推测。
人格层次模型:
艾森克把人格放在一个层级组织里,建立了人格层次模型。他依据各个特质对行为影响的范围大小彼此不同而将人格特质分为几个层次。
四层次由下到上依次为:
(1)“特殊反应水平” :日常观察到的反应,属于误差因子;
(2)“习惯反应水平”:是由反复进行的日常反应形成的,属于特殊因子;
(3)“特质层”:由习惯反应形成,属于群因子;
(4)“类型层”:由特质构成,属于一般因子。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强化(reinforcement)是指在一种刺激情景中,人或动物的某种反应所带来的后果使得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的过程。斯金纳按照强化的性质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
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指在行为之后跟随以正强化物(或积极强化物),由此行为发生的概率将增加。
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指在一个反应之后撤销厌恶刺激(负强化物,或消极强化物),从而增加这一反应的发生概率。
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目的都是增加某种反应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使用的手段与强化物不同。
对于正强化,是给予积极强化物以增加反应概率;而对于负强化物,则是撤销消极强化物以增加反应概率。
(2)惩罚是通过减少积极刺激物、增加消极刺激物来减少行为的发生。惩罚也可以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
正惩罚是在行为之后给予厌恶刺激,以减少行为发生概率。
负惩罚是在行为之后撤销积极刺激,以减少行为发生概率。
但是,惩罚的有效性是有限的,因为:(1)从目的上来说,惩罚不能教给人恰当的行为,只是降低了不符合期望的行为的发生概率;(2) 从操作上来说,惩罚必须是即时性的和持之以恒的,这样才能保证效果;(3)从后果上来说,惩罚有消极影响,可能导致与适当行为不相容的情感反应,或者导致强烈的冲突。因此,应当避免使用惩罚去控制行为,应转而使用正强化。
强化的程式,也称强化作用的模式,是指给动物或人建立操作性条件作用时,对其反应进行强化的不同方式。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
(1)连续强化: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强化。连续强化有利于行为的获得。
(2)间歇强化:每一次正确反应后并不能保证都得到强化。间歇强化有利于行为的保持。
间歇强化最常用的是两种安排方式:比率强化和时距强化。
①固定时距模式:在固定时距内给予强化,而不管有机体在这一时距内作出多少次反应。
缺点是在时距的起点处反应速率较慢,甚至不反应。
②变异时距模式:用平均时距代替固定时距,即在规定的一段时间里实施一次强化,但强化间隔不固定。优点是反应的速率比较稳定,不会有大起大落。
③固定比率模式:不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给予强化,而是在有机体作出一定标准次数的反应后给予强化。
④变异比率模式:保持强化比率的平均值不变,但具体实施强化时,比率范围却有相当大的变化。强化的平均次数不变,但两次强化之间的反应次数不固定。每次反应之后都有可能被强化,每次反应之后也都有可能没有强化。这种模式建立起来的操作稳定而持久,难以消除。

背诵完成的小伙伴

可以点击【在看】打卡

在评论区记录

打卡天数+背诵心得

— END —

提前了解考试要点

为后期冲刺做好准备

需要跟着勤思系统学习的小伙伴

添加微信 qinsilan 咨询哦

想要跟上今年最新的背诵活动

扫码下方二维码按照科目进行购买学习


报名方式

扫码海报二维码即可

想了解班型课程的小伙伴

添加微信 qinsilan

心理学考研(心理学考研需要考哪些科目)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