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转专业考研(跨专业考研的要求)

转专业考研,跨专业考研的要求

在发现一件事不合理之前,它就是合理的……吗?

积极质疑,是新时代学生应该具有的精神,可严苛的升学环境、社会环境,却总是要教一个比较难以接受的道理给我们——“得过且过”。

不——我们不要平庸的人生!我们要燃烧!我们要奋斗!我们要活得有意义!

我们高喊着这样的口号,然而一腔热血,在进入大学后被浇灭——我选的这是个什么垃圾专业?不对,我是个什么品种的垃圾?

我咋个啥也听不懂,啥也听不进去?

这不是我想要的专业,这不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我要——换专业!

很多同学当年就是这样的一个心路历程,专业和想象之中完全是两个模样,以至于全无学习的欲望,遂打算转专业。可转专业的流程,可真的是令人尴尬。

张雪峰辣评大学“转专业”不合理规定:要能学好我还转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让人尴尬无奈,但又必须走完的流程。但因为事关我们关心的大事,又不得不绕着圈子把流程走完,哪怕流程本身和事实极为冲突。

比如转专业这件事,其实本来很多家长就认为不该存在,考上哪个就读哪个呗,毕竟专业录取的分数都不一样,如果能够随便转来转去,那公平性上就没法讲了。

比如说为了能够选到好专业,没有接受调剂进入更好学校的学生,和为了进入更好学校,接受调剂进入冷门专业的学生,前者没有进入好学校热门专业的机会,后者却有。

这看起来不太公平,但如果取消转专业,出现问题的学生可能更多。这是因为报志愿时间太短,很多学生都来不及了解太详细,导致进入大学后,“专业后悔”现象十分常见。

所以转专业,目前的设置是有必要的,但为了维护公平,所以名额十分难得,门槛也设置得十分高。通常情况下,只有学习非常非常好的学生,才能争取到转专业的资格。

而就是这一点,引起了考研名师张雪峰的犀利质疑:“我要是能真学好了,我还转什么专业呢?”一想也确实哈,都是不合适才要转,都不合适了,怎么能学得很好呢?

就像当年笔者的班级有50多个人,虽然很多人参与了转专业的角逐,但最终只有前两名学生成功转到了其他学院,但试想一下,如果你在本学院已经第一第二了,你转啥啊?

因为我们转专业一般都是在大一下学期考试,大二转。而大一的内容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在自己学院,打好基础未来能保持一二名,但进别的学院,落了一年基础,也很难走到前面。

像笔者的同学,就是很想不开的转到了法学院,每次看到她,都很难不再她脸上看到“绝望”这两个字。但话说回来,转专业的流程还是很具有科学性的,这话怎么说呢?

转专业的流程,筛的其实是学生的求学心理

像我们很多同学,其实都是三分钟热度。尤其是大一的时候,一腔热血是有,但也仅仅是热血而已,在行动方面基本上就是“签到式”满足。

拿参加活动这件事来说吧,学生会,参加一下领个部员职位。青协,面试一下领个会员职位。社团,这挂个名,那挂个衔,忙忙叨叨一两周,名字写满各个表格后,就满足了。

这和很多高校管理层也有很大相似,社会上啊,学校里出了什么大事啊,整个公告表示“已成立调查组”,然后扣个章,这事好像就做完了,就完美解决了似的,之后的流程,压根不走了。

看啊,我可处理了啊!反正名是写上了!意思意思得了!

所以其实真正有决心,想要在学生会干的,就会一直积极的跑腿,如果想要社团走出事业的,就会自己查资料,积极参加活动,真正想要转专业的,在大一学好现在专业的内容,对他们来说也不是问题。

当然,如果有些事情真的想要调查啊处理啊,早就调查公布,处理公布了。

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大多数,虽然喊着要这要那,要转专业,却连面前小小的难关,专业的基础内容都不能迈过,其实就算转了,也有可能摆烂,占着好地方不种菜嘛这不是。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学生们如果想在大学真的干点什么大事,就一定要在入学前有规划,列出表格,意愿和可行性比较强的一到两项先去完成好,其他的根据能力再说,一直坚持做好一样,其实就算是不错的收获了。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专业考研(跨专业考研的要求)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