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云南大学研究生就业
  2. 巴曙松现在是不是到云南大学担任职务了
  3.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的学科领域

云南大学研究生就业

首先来看云大历史系研究生的分量,我也是云大的,学中文。云大历史系无论在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都很强,应该是云大文科类中最有实力的专业。云大历史系是一级学科,因为下面还有博士点,而我们中文系则没有。历史系很多老师我们都上过他们的课,确实非常有学识。而且据我所知,云大历史系考到名校念博士的机会也比较多。云大历史系在全国来说都是能排上号的。

其实云大历史系强,关键在于它的地域特色,对民族历史的研究是历史系最大的优势,当然它的宋史(宋代经济史)也不错。所以我建议,如果您在云大学民族史的话,最好还是考虑在云南省就业,这样这个研究生的文凭才会有显示分量的机会。

所以第一点,在云大历史系,只要你认真学习,是能学到真本事的,这是我们谈就业的前提,学不到知识,专业再对口,再是名牌大学,也无济于事。

下面,来看历史专业的就业。实际上历史专业,无论是在东部、中部还是山东,其实就业都不乐观,这是历史专业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即使上了北大历史系,就业也并非水到渠成。如果您想就靠这学历史找份工作的话,是很有难度的。首先绝大部分企业,中外合资也好,民营也罢,都不会要学历史的人,因为他们认为历史对它们创造利润没什么作用。所以在你说的那些地区,企业这一块就业没太大优势。当然,你可以去一些做文化传媒的企业去应聘,这样的企业一般在沿海地区多一些,但是不论进什么企业,必须还要积累一定的专业外的知识,建议您在上学期间,多参加一些培训,掌握一些进企业所需的基本技饥裤能,比如沟通、管理、文字工作能力等等,然后多参加一些在昆明的企业招聘,积累实战经验,云大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企业去研究院所在的校区招聘,机会很多的。

对专业没有限制的就业岗位,当然要属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了,事业单位一般很难进,有时候对专业也会有限制。但是公务员就真是海纳百川了,所以您上了研究生,建议您考云南的公务员,云大历史系,在公务员单位里,是很有学识的标志,口碑很好,只要您能考进去,相信是会有发展前途的。当然,既然要考公务员,能考到沿海、山东、中部都可以,但是这个您要自己注意有关的招考信息,看下哪边招的人多一些、报名有没有地谈裂域、户籍限制。其实,考了公务员,还是有很多对口的岗位的,比如党史办,文物局、文化局,政协什么的。

当老师是学历史的人的不错选择,因为专业对口,竞争也相对小。如果您只打算上到研究生,建议尽量往云大附中里考,待遇还不错;当然,中学老师都很辛苦,建议去像昆一中、曲靖一中、师大附中这些名牌高中,虽然辛苦,但待遇还好。另外,进中学教书,需要考个教师资格证,现在进学校也要考,要好好准备。如果想在大学里教书,那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考到名校念博士,然后回云大任教、或者去东部、山东、中部高校任教都行。我认为在大学里继续搞研究、教书育人,应该是学历史的人最好的归宿了。

说到地域问题,首先建议在云南找工作,比较对口,像历史研究所什么的,都还可以。东部的话,研究历史的单位比较少。中部么,不说都知道,去陕西、河南这些文化大省,考古、学术的岗位都比较多。至于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关的研究所应该也比较多,可以考虑,但云大的,他们未必肯要,所以还要努力提高学识。

待遇问题,考到公务员,当然不言而喻,待遇和学历、专业没多少关系,要的是能力和机遇。进到企业里,也是一样,待遇是和业绩和职位挂钩的,学历史的人,只要出色,照样能当CEO。进到中学,历史这门课,补课的学生大有人在,工资不高但是能赚外块。进到大学,光做学术是很清贫的(当然这是和其他专业的教授比),但是像云大,历史系的课题很多,因此经费也比较充足。进到历史研究所之类的单位,关键就看您在到那个地方了,有些地方,考古多,领导重视,自然不会缺钱花,甚至手中还有一定权含肢闭力,比如在一些地方,施工会不会破坏文物古迹,这都是研究所的人说了算的,这也是很大的潜在权力。当然,研究机构,一般都是事业编制,待遇有高有低,生活不用担心、收入还是稳定的。

总之,建议您仔细考虑,要靠历史吃饭,最好还是再去念博士,这样去到东中部,山东都行,选择余地也最大。

要靠研究生这个文凭来找工作,建议考公务员,其他的话,历史系这个文凭真的对就业起不了太大作用,尤其是在东部和人口众多的山东,您还是要多掌握其他技能。

建议考虑留在云南,因为云大、还有历史系的文凭,在云南还能吃得开,去到东部有复旦厦大,中部有武大陕师,山东有山东大学、还有京津的毕业生,竞争十分激烈,云大的文凭,可想而知。

说了这多,希望对你有帮助,也在祝你顺利~~还有分也给我吧,呵呵

巴曙松现在是不是到云南大学担任职务了

2019年1月19日,云南大学东陆金融研究院院长聘任仪式在东陆校区举行。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先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及师谨物生代表参加了仪式。

云南大学聘任巴曙松教授为东陆金融研究院院长,林文勋向巴曙松颁发了聘祥陵液书汪消。林文勋在致辞中说,希望以云南大学东陆金融研究院创建为契机,通过各方的积极努力,打造一流的研究团队、研究氛围、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切实推进云南大学在金融学科研究领域取得新发展,打开新局面,为云大“双一流”建设和金融学科建设提供持续的指导和助推力。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的学科领域

经济学:2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

管理学:2个硕士点,1个MPM(项目管理工旁宏程硕士)

社会学:2个硕士点科研单位博士学位点硕士学位点重点学科支持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

(成立于1988年)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独立申报,独立建设)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人口学2000年独立获省级重点学科

2006年独立获博士点软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成立于1987年)管理科学与工程

技术经济与管理

项目管理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

(成立于1991年)社会学产业经济研究所

(成立于2002年)政治经济学

(与经济学院合建)政治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世界经济2006年牵头申报获“理论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

2003年独立获省院省校合作重点学科

获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金融经济研究所

(成立于2002年)国民经济学

金融学2003年牵头申报获省院省校合作重点学科经过10余年的建设,发展研究院创造了“八个第一”:

在西部地区第一个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05年杨先漏拍明教授领衔申报获立项;

是全国首批(云南唯一)获得UNFPA(联合国人口基金)科研项目资助的单位——项目编号:P47;

是云南省最早培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的学院,已于2004年培养出云南省第一个经济学博士;

是云南省人均拥有国家级课题最多的研究型学运搜册院;

在云南省高校中,科研教学人员拥有博士学位比例最高的人文社科与软科学研究单位;

是西南地区第一个获得国务院授权的“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单位;

是云南省仅有的两个经济学博士点培养单位;

是云南省获得省级及省级以上科研奖项最多的人文社科与软科学研究型学院。发展研究院充分发挥经济学为主,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整合优势,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研究院于2000年独立申报获得云南省“十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已建设完成,获得授牌;

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发展研究院于2006年主持申报获得云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正在建设;

产业经济学:发展研究院于2003年独立申报获得省院省校合作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已建设完成;

“211三期”理论经济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与云南面向‘两亚’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发展研究院于2008年独立申报获得立项支持,正在建设;

云南大学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发展研究院于2005年独立申报获得立项支持,正在建设;

金融学:发展研究院于2003年牵头申报获得省院省校合作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已建设完成;

与经济学院等学院联合申报获得“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与经济学院等联合申报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在学院创新成果和研究生培养成效的基础上,在云南省有关部门、云南大学的领导和大力扶持下,正在积极申报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发展研究院充分发挥211大学研究机构所承担的理论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三大职能。获得立项的科研项目近五年来获得质的飞跃,有力地支撑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

级别类型项目数研究生参与程度

国家级(27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参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参与

国家软科学项目1参与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项目3参与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6参与

其他国家部委科研项目5参与

国家“973”项目1参与

国际合作(6项)国际合作项目6参与

省级(24项)省院省校合作课题6参与

云南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课题18参与

横向(55项)厅级和地方政府委托课题55参与发展研究院提倡把握前沿、学以致用、脚踏实地的研究本色,紧密结合国家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探索学术真谛和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研究成果。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2部,在《经济研究》、《南开经济研究》等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刊物160余篇),在经济发展、产业经济、人口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等研究领域已经具有较高的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和省社会科学奖达16项,其中,《人口制度》、《发展阶段与国际直接投资效应》等成果获得云南省社科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

《研究报告》:学院内刊《研究报告》已成为我院就经济发展问题向云南省省委、省政府进言献策的重要平台,截至2008年9月,已发行58期,刊载决策咨询报告60余篇,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多次获得云南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参考。

OK,关于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和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