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湖北文理学院研究生(湖北文理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湖北文理学院研究生,湖北文理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文学抗疫

(第十二期)导语:

阅读疗法是通过阅读某种具有内容针对性的图书, 以实现身心疗愈的一种方法,其中文学阅读, 最具潜移默化的“疗愈”功效。在疫情常态化的现实环境下阅读文学作品,是构建“内心和谐”的重要举措, 关系到一个人的“幸福指数”。通过有指导的阅读, 看懂、看透、看破 (人生真谛、生命真谛) , 实现健康、疾病、生死、苦难观念的建构与解构, 通过移情、同情, 共鸣、感动, 获得文学欣快与哲学沉思, 实现人生的启悟、洞彻与超越。

《鼠疫》


1、《鼠疫》,(法)阿尔贝·加缪 著,顾方济、徐志仁 译,译林出版社1997年出版。(馆藏地点:图书馆四楼B402文学图书借阅室,索书号:I565.45/45)


悦读推荐:本书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一部象征哲理小说,讲述平凡小城奥兰突然被鼠疫侵袭,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巨大冲击的故事。在死亡阴影笼罩下乱象丛生,主人公里厄、塔鲁等人坚持保持理性,以积极的态度领导集体抗争行动对抗鼠疫,在他们的努力下,小城最终恢复了平静。作者通过各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塑造,展现了人在灾难中的不同态度和选择。

《疾病的隐喻》


2、《疾病的隐喻》,林石 选编,花城出版社2003年出版。(馆藏地点:图书馆四楼B402文学图书借阅室,索书号:I267/594)


悦读推荐:人生一世,生老病死,古往今来,莫之能外。面对疾病的苦痛,人们不断思考,这究竟是为什么,又是为了什么?或者说,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本书采集中外文人哲士对疾病的反思或随想,蒙田和毛姆、鲁迅和巴金等著名作家以隽永的文字营造深远意境,通过书写个体生命的病痛体验,赋予了疾病不同的隐喻意义。

《安妮日记》


3、《安妮日记》,(德)安妮·弗兰克 著,宁瑛 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馆藏地点:图书馆四楼B402文学图书借阅室,索书号:I516.45/79)


悦读推荐:本书源于十三岁的犹太少女安妮在二战中留下的个人日记,真实记录了安妮与家人,以及另外四位犹太人,为了躲避德国纳粹的迫害,被迫躲进父亲办公楼顶上的仓库里,长达两年的情感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二战结束后,安妮的父亲整理并出版了这本日记。成为现今流传最广的有关犹太人屠杀的文字之一,也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育心视角


作为人类一种普遍又特殊的生命体验,疾病赋予作家们文学创作的动力,升华出的隐喻视角与病患现实形成相互投射的整体,具有独特艺术张力,《疾病的隐喻》有助于读者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对疾病和由疾病引发的苦痛形成新的认识,获得自我疏导、自我疗愈的能力。

面对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时,政府每天公布病人统计数据,人们憋在家中,偶尔还要抢购生活必需品,焦虑而恐惧的情绪可能会有蔓延,这时阅读《鼠疫》,读者容易认同人在瘟疫面前的心理变化,把自己代入到作品中,主人公里厄、塔鲁等人的行为能让人领悟到,直面疫情,不畏艰难,保持理性分析能力和积极处事态度是战胜疾病的关键。而安妮的真实故事饱含了乐观、信仰、感恩、勇气和爱,她能让读者明白:颓废、空虚和抱怨是最无用的做法,鼓励读者以健康心态期待未来。阅读《安妮日记》,看见安妮在暗无天日、时刻有生命危险的藏匿生活中尚且保持着乐观精神,每天坚持读书、写作、学习,有着对未来的规划和梦想,读者掩卷沉思,对于疫情封控带来的生活不便就有了更高的接受度。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持续推进,国家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介入。在此背景下,挖掘文学作品的疗愈性,把握社会需求,发挥专业优势,可进一步契合疫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使阅读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更加有效地发挥。


素材来源:图书馆张鑫撰稿提供

淡泊湖融媒体辅导员工作室制作

版面设计/张皓云

责任编辑终审/张庆

湖北文理学院研究生(湖北文理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