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中国人民大学研招网(中国人民大学研招网官网)

中国人民大学研招网,中国人民大学研招网官网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12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指导、该校应用经济学院和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文化经济学术论坛在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黄隽在会上表示,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 20 年发展,市场趋于理性,投机资金大多撤离。艺术品市场减量提质,艺术精品由于其较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稀缺性被资金追逐,另一方面,普品无人问津。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黄隽。

黄隽介绍,入世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表现可圈可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唤醒了市场活力和生机,也激发了中国人聪明才智的迸发,艺术品市场开始萌动。20世纪90年代,文物艺术品拍卖恢复,艺博会、画廊、古玩等市场开始活跃。

“优质的文物艺术品兼具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具有明显的明星效应和辐射作用,向全社会呈现和展示了艺术精品魅力和价值。”黄隽表示,伴随着人们收入提升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上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全社会的美育和艺术消费,促进了看展经济的蓬勃发展。

她表示,艺术品是非标准化的,异质性强,投资的专业门槛较高,价格波动较大,投资风险较高。艺术品作为具有文化和经济价值双重属性的载体,市场的量价齐升使艺术品的金融属性凸显,艺术品投资和资产配置效应受到社会的关注。市场快速放大也使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买家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艺术品投资回报成为人们入场的主要动力之一。

与此同时,艺术品耀眼的高收益也刺激市场赝品、假拍拍假等信用问题屡见不鲜。2012年以后,透支了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进入回调期。伴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加之艺术品市场本身的问题,市场明显降温,回归理性。

黄隽表示,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盲目追求下的非理性时代已经过去,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很难分开,投资者一般具有较高的艺术品鉴赏能力和相当的经济实力,既满足审美愉悦、社会声誉等精神需求,也希望通过投资艺术品实现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

“数字经济时代催生了数字艺术资产,给艺术品市场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想象力。伴随着科技进步,年轻一代正成为艺术品市场活跃的参与者,画廊、博览会与拍卖行在竞争与合作中创新发展。”黄隽说。

此外,黄隽还分享了国内外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品金融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指出多学科跨界融合的趋势在学术研究中越来越明显。

中国人民大学研招网(中国人民大学研招网官网)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