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

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和法条,

突然变成了定纷止争的准绳,

合同里的每个字都决定着切实的企业利益,

这些都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内心,

让我们看到法律在现实中的力量。

时光荏苒,刘瑛教授开创的知识产权法律诊所(以下亦称IPL诊所)已经17年了。这些年,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法学精英,为中国知识产权法治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些在知识产权法律诊所的摇篮中成长起来的莘莘学子,有的成为了律所中流砥柱,有的成为了大型企业法律部负责人,还有的留学欧美深造后继续在海外执业。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诊所的第一届学生,我毕业后转行投身传媒文化行业十几年,自觉并不是IPL诊所毕业生中最出色的,远不如很多同窗深谙律师之道,也不及一些同学已然功成名就,但很荣幸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IPL诊所对我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和帮助。

时间回到2005年的秋天,中国政法大学开创先河、勇于创新地成为中国高校第一个知识产权法律诊所的开创者。其时,我还是一名普通的本科生,有幸成为了知识产权法律诊所的“创始学员”,即IPL诊所的第一期学员之一。

那时大三的我们,对法条的理解还停留在课本中,对法律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很多同学连商标、专利申请流程都还一知半解,更不要说具体实践操作了。知识产权法律诊所作为学界先锋,借鉴了国外法学高校的实践经验,全国首创性地开设了20人小班授课的IPL诊所和导师制,让我们经历了学生时代最耳目一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

短短一个学期,我经历了人生校园生活最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模拟法庭、第一次在律所参与真实诉讼案件,第一次旁听庭审、第一次和同学分组共同完成法律援助项目……经由刘教授和各位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和循循善诱,当理论结合实践,枯燥的法条变得生动起来,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写法律文书、安排分配模拟法庭角色、为了自己的庭审陈述稿件通宵达旦……毕业时,我认为这是我大学四年学生生涯中最值得回忆、最有意义的一段经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06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全体师生在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第九法庭进行了模拟开庭。IPL诊所的老师们将一堂平常的课程教学,并没有像其他课程的惯例那样把模拟法庭布置在教学楼里,而是真真正正带大家走入了现实中的法庭。我们作为法学生也第一次无比激动地作为“法官”“原告律师”和“被告律师”坐在真实的法院法庭。

当时的案例也是一个真实的案件——浙江灵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诉浙江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专利侵权案件。为了这次的模拟法庭,我们设置了由审判长和两名审判员组成的合议庭,原被告双方除法定代表人和代理人外,还根据真实案情设置了第三人。

第一次亲身参与真实案例的同学们发现,现实中的案件和案情是复杂多变的,不可能像书上的法条那样套入条件就能直接得出结论,就算是同一个事实站在案件中原、被告的不同立场和依据上也会有不同的结论。

为了“打赢”官司,原、被告双方团队都牟足了力气写答辩状、找法条和案例依据,在法庭上据理力争。庭审结束后,IPL诊所的老师们又对同学们的表现一一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复盘。我相信,这次模拟法庭给每个同学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和法条突然变成了定纷止争的准绳,合同里的每个字都决定着切实的企业利益,这些都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看到法律在现实中的力量。

多年过后,当时参加模拟法庭的同学们有的已经在法院当上了真正的庭长、审判员,有的已经在律所成为了资深出庭律师,但当大家相聚回首,最能引起大家回味和感慨的,还是第一次站上法庭时的那种激动、震撼和感慨。

几年后,在我本科毕业后远赴欧美继续求学的过程中,接触了一些欧美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更不禁感叹知识产权法律诊所的与时俱进和国际接轨程度,在十几年前就能把法学素质教育的“学、知、行”结合在一起,实属难能可贵。

现在再次回首这些体会和心得,始觉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创立时设置了这么多丰富又实用的课程内容的不易。毋庸置疑,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母校的大力支持和IPL诊所老师的无私奉献。

很多时候,老师们牺牲了自己的个人时间来为同学们安排实践日程。我还依稀记得我学写的第一份庭审法律文书,就是在IPL诊所老师合作的律师事务所里完成的。在此我非常感谢IPL诊所全体老师的努力贡献,也是有你们的付出,现在IPL诊所才能在中国知识产权界如此桃李满天下。

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带给我本人的影响是长远且深刻的,可以说在IPL诊所学习的经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往后的人生选择。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带给我的开拓性创新思维,让我成为了一个对世界抱有好奇心、乐于吸纳新知的人。


第一期IPL诊所在昌平法院第九法庭开庭后合影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法大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创始人及负责人,同时也是我的毕业论文导师刘瑛教授。因为IPL诊所,我喜欢上了知识产权法,IPL诊所踏实务实的学习实践,给予了我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勇气。于是,在刘瑛教授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在毕业论文开题时选择了当时海外学界前沿的“知识共享理论(creative commence)和实践”作为题目。这个由英国法律高校发起的全球化知识共享协议当时在国内鲜少有人研究,但却带给了我很多新的角度和观点,最终以优秀毕业论文为我的大学生活画上了句点。

毕业后,我又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学习国际传媒,同时继续选修了美国大学法学院的知识产权课程。当我跟我的美国教授谈起我们在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学习的经历时,她觉得这个课程的设置非常有意义,为此我们在课堂上甚至专门就真实案例的法律教学方法进行了小组讨论。

除了让我们成为乐于开阔视野、吸纳新知的人外,IPL诊所还薪火相传给法大学子们一种坚持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回想起来,第一期IPL诊所比起现在,条件还是比较薄弱的,没有专门的场地,有时候老师合作的律所就是我们小组学习的地点,有时候甚至是在法庭外的走廊和法院外的街道。刘瑛和冯琴两位老师并没有因为场地的简陋而疏于对我们进行现场点评和教学,而是抓紧每一次的教学时间给我们创造机会学习。

2017年回国后,我参加了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十三周年的庆祝活动,欣喜地发现IPL诊所不论是基地实践内容还是课堂教学都已经相当完备,还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和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等地挂牌了八个实践基地,现在的学弟学妹们不仅可以系统地进行模拟IPL诊所训练,还可以到实践基地参与真实的案件处理和公益法律援助,条件比起创始期真是大大改善了。

当初作为第一期学员,同学们对法律诊所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都是抱着尝试和“吃螃蟹”的心态去参与,毕竟作为全国第一个此类课程,当时谁也不知道它可以走得这么远。这种坚持和用心,才能使得这十几年下来,法大的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做成了品牌,被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评为了“全国特色法律诊所”,也成为知识产权领域最靓丽的风景线之一。

毕业后这十几年中,作为一个媒体和文化行业从业者,法学思维一直伴我左右。我切实体会到,作为一个向高新科技转型的制造大国、同时也是一片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热土,中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在不断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知识产权的价值也越来越凸显,越来越需要更多的优秀知识产权法律人才正为我们祖国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我相信,未来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将更加任重道远。

在此,我谨代表所有参加过知识产权法律诊所的学子,向支持课程不断创新向前的母校、向一直为IPL诊所培养人才不辞辛劳的老师、向辛勤耕耘在中国知识产权领域不懈努力的法律人,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也衷心祝福知识产权法律诊所越办越好、再创辉煌!

庹燕南


资深媒体人,本科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学习,研究生就读于巴黎高等商学院。多年任职于《中国日报》,曾获第29届中国新闻奖。现任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编校:苑宝平, 审读:郭丽

点击下方

即可网购。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