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考研)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考研

陈省身是20世纪最有名的数学家之一,在各种数学家排名榜单中,他始终可以跻身前50名。比如美国出的一份“二十世纪数学家排名”,陈省身就位列第31,高于华罗庚的第88名。



在国内,华罗庚的名气似乎更大一些,但论对数学的贡献,其实还是陈省身略胜一筹。当然了,他们都是非常有名的华人数学家,也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的存在,就证明了中国人不比西方人差,有力地鞭笞了部分西方人身上的优越感。

中国培养,美国发展,终成数学大师

陈省身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一样,都是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优秀科研人才。他本科就读于天津的南开大学,毕业后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并于1934年获得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拿到硕士学位时,1911年出生的陈省身只有23岁,比大多数人拿硕士学位早了好几年。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陈省身选择了出国深造,他来到德国汉堡大学继续攻读理学博士,并在两年后成功晋升为博士,那一年,陈省身也只有25岁。



1938年,27岁的陈省身受聘于西南联大,成为一名年轻的教授。当时正值抗战期间,西南联大汇集了许多知名的专家学者,比陈省身年长一岁的华罗庚也在那里执教。从1938年到1943年,陈省身和华罗庚做了5年的同事,都是数学家的他们有着说不完的话。



刚到昆明时,由于校舍尚未安排妥当,陈省身和华罗庚还曾住在同一间宿舍里,那是一个三人间,另一名舍友是历史学家王信忠。2000年华罗庚诞辰90周年纪念会上,陈省身还特别回忆了这段往事。

说到陈省身和华罗庚的交集,其实早在1931年就开始了。当时陈省身在清华读研,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则已经被清华大学破例聘用为助教,两人在同一个系,又都是数学天才,自然来往很多。



1936年,陈省身从德国汉堡大学博士毕业后,去英国的剑桥大学发展了两年,华罗庚当时也恰巧在剑桥大学做研究,两人又开始密切来往。可以说,从1936年到1943年,华罗庚与陈省身几乎天天见面,人生经历完全一致。



但从1943年开始,这对老友的人生道路就开始渐行渐远了。陈省身去了美国,华罗庚则是先去的苏联,后去的美国。新中国成立后,陈省身仍然选择在美国发展,华罗庚则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



华罗庚和陈省身的不同选择,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邓稼先和杨振宁,这对物理学家也是一个回国,一个留美。跟华、陈二人一样的是,他们也分别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了巨大的成就,可见只要是金子,不管在哪里,都是可以发出耀眼光芒的。



在美国期间,陈省身着重研究“微分几何”,做出了包括“高斯-博内-陈定理”在内的几项划时代工作,他也由此被业内誉为“微分几何之父”。



陈省身的研究成果是现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永远以一位“数学大师”的身份,在数学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一儿一女都是学霸,却无人继承父业

1939年,在西南联大当教授的陈省身与生物学家郑士宁喜结连理,两人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名叫陈伯龙,女儿名叫陈璞。

说起这段婚姻,还不得不提一个重要的人,他就是杨武之,此人正是促成陈省身和郑士宁婚姻的大媒人。



杨武之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他的儿子你却一定听过,没错,就是我们上面两次提到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



杨武之虽然没有儿子杨振宁那么出名,却也是一位很优秀的数学家,并且也是西南联大的一位教授,跟陈省身算是同事。因为这一层关系,陈省身和杨武之、杨振宁父子也交情匪浅。



回到陈省身的一对儿女身上,长子陈伯龙出生于1940年。在他出生前,由于担心昆明当地的医疗条件不够好,陈省身让妻子郑士宁去上海待产,令二人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个决定,导致陈伯龙直到6岁才见到自己的亲生父亲。

因为战事的缘故,在上海生下儿子的郑士宁一直无法返回昆明,直到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了,一家三口才得以团聚。彼时已经6岁的陈伯龙,望着陌生的陈省身不知所措,尽管他心里知道对方是自己的父亲。



比起哥哥陈伯龙幼年时期的坎坷,妹妹陈璞就幸运多了,她是1950年出生的,当时父母已经在美国做研究。

陈璞出生时二战早已结束,世界迎来了宝贵的和平,而美国的生活水平又远远高于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父母又是大学教授,所以陈璞可谓从小就生活在蜜罐子里。



随着一双儿女逐渐长大,陈省身惊喜地发现,两个孩子居然都继承了自己的数学天分,从小学到高中,他们都是班里的学霸,数学成绩更是非常耀眼。

本以为孩子们会沿着数学道路一直走下去,结果到了大学,情况就出乎陈省身的意料了。儿子陈伯龙对纯粹的数学研究提不起半点兴趣,倒是对赚钱很感兴趣,或许成长于美国的他,已经深深地中了“资本主义之毒”了吧。

对于儿子的“背叛”,陈省身一开始很生气,但渐渐地,他也想开了,正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虽然陈省身很希望儿子继承父业,可强扭的瓜不甜,与其强迫他研究数学,还不如因势引导,顺着他的兴趣帮他规划职业。



于是在陈省身的指点下,儿子陈伯龙最终从事了保险行业,成为了一名“保险精算师”。这份工作虽然与父亲的事业毫不相干,却仍然与数学有关。用陈伯龙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在用我的数学背景去经商、去赚钱。”

儿子陈伯龙无志于数学研究,女儿陈璞也是如此。跟哥哥一样,陈璞也接受过良好的数学教育,即使在父亲陈省身这般的数学大家看来,成绩也称得上不错。

可比起数学研究,陈璞对经济学更感兴趣,她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读经济学,并成功取得了博士学位,如今在首都银行(中国区)担任董事。



数学大师陈省身的一儿一女,一个成了保险精算师,一个成了银行家,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继承父业了,因为他们都在用“数学”赚钱。



2004年,93岁的陈省身在天津一家医院病逝,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5年后,事业有成的女儿陈璞在香港科技大学以他的名字设立了一项数学奖——陈省身奖,这是第一个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重量级数学奖。

陈省身的子女虽然没有成为数学家,但女儿陈璞设立陈省身奖,却对数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陈省身先生泉下有知的话,想必也会十分高兴的吧。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考研)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