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湘潭大学考研(湘潭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湘潭大学考研,湘潭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开放教育篇

十年奋进路 阔步新征程

——湘潭开放大学特色化办学亮点回眸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洪静雯

2010年,成为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全国电大社区教育实验中心;

2011年,成为湖南省示范性电大分校;

2013年,成为湖南首批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试点单位;

2014年,成为国家开放大学“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成为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训先进单位……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十年,是探索发展的十年,是克难攻坚的十年,更是成绩斐然、春华秋实的十年。十年来,湘潭广播电视大学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向世人展示了一所“面向人人,没有围墙,超越时空,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信息技术与教育充分融合,优质资源集聚与共享”的新型大学。

2021年12月,湘潭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更名为湘潭开放大学,实现了自身发展的华丽蜕变。从此,湘潭广播电视大学时代告一段落,湘潭开放大学新篇章华丽开启。

从“电大”到“开大”,从最初的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到“一体两翼”、“一主多元”,再到“开放多元”……因时而变、锐意进取,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湘潭开放大学一步一个脚印,十年一个台阶,办成了莲城人才的摇篮,成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江流百转,水到渠成。如今的湘潭开放大学已初步探索出一条扎根莲城大地、服务地方经济、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之路。


学校党委书记左泽文为开放教育学院新生上开学第一课。


学校校长王军为师生作题为“红色故里 英雄辈出”的专题讲座。

十年耕耘育桃李,四万英才耀莲城

2019年10月23日,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履新不久便来到湘潭广播电视大学调研。荆德刚勉励湘潭广播电视大学这所湖南省开大系统中校园面积最大、最具办学实力和发展空间的分校固本强基办好学历教育、开疆扩土开展好社会培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宽进严出,打响品牌。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湘潭开放大学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离不开质量立校。

十年来,湘潭开放大学快速发展,办学方向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的办学方向,扎根百姓中,服务全社会,为广大基层单位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十年来,湘潭开放大学共培养专本科毕业生33463人,组织非学历教育培训10万多人次,为湘潭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目前拥有开放教育、成人教育、职业中专教育等多层次多门类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终身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开设了60个专、本科专业,在籍学生逾万人,规模居全省市州电大首位,在我市成人教育中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十年来,凭借过硬的教学质量,湘潭开放大学先后被评为全国开大“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优秀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首批“国家级示范性市州电大”、全国首批开放大学转型升级试点单位、全省电大办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开放教育教学质量A类学校,是全省开放大学系统历次评估检查唯一获得全优的市州开放大学分校。

从当初的一间工作站,发展到今天以远程教育为主体,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形式,湘潭开放大学构建了天地人网结合的网络教学环境,汇聚了一大批适应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基本实现了“人人乐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教学梦想,形成了遍布城乡、特色鲜明、运作有序、服务优良的教育教学系统。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次次的及时调整和转型,让湘潭开放大学始终跟随时代脉搏一起跳动,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独特的力量。

“进入全民终身教育时代,湘潭开放大学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将大有作为。更名之后,按照新型高校建设的要求,服务于湘潭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将是学校的转型目标。”尽管转型之路仍面临诸多问题,但湘潭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左泽文对学校未来发展思路清晰、充满信心。他表示,未来,学校将紧抓更名转型发展机遇,着力明晰“一主多元”“双轮驱动”“三驾马车”“四大平台”“六大中心”的办学发展格局。着力将学校打造成湘潭成人学历教育中心,终身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网络中心,现代考试中心,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和公共实训中心。实现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转变,推动学校转型升级发展。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非学历教育供给能力,凸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办学特色,加快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的新型高等学校建设,完成从“电大”到“开大”的蜕变。


2022年5月全市党员干部网络培训工作会议在湘潭开放大学召开。湖南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斌,湘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俊等领导出席。

播撒人才“金种子”,共绘小康“同心圆”

从田间地头,到大学课堂;从只知种地的“庄稼汉”,到熟悉市场的“大学生”,莲乡农民的福祉正不断增强;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到“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湘潭开放大学17年服务“三农”,17年初心不改。8000余名从湘潭开放大学走出的农民大学生们,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急需人才,犹如一颗颗宝贵“种子”,播撒在莲乡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85后”村党委书记、主任郭芳,带领全村发展集体经济,开发种植富硒灵芝、香菇等农产品,公司利润30%用于无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户分红。她还成功构建并实施了“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直播带货+扶农助农”“知行研学+文化传承”的新发展方向,有效催生了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可持续发展效应。

“红心猕猴桃”产业领军人宾益衡,成功培育出适合低海拔水田种植的猕猴桃,免费为近20个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促进湘潭地区猕猴桃产业年增收8000万元。他还积极为125位贫困村民制定红心猕猴桃帮扶计划,贫困户人均增收3500元。今年7月,他与郭芳创办的合作社,获评为“湖南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实践基地”。

“养鸡大王”谭长自主研发的“酵素喂养鸡鸭”养殖方法,在大大降低了养鸡成本的同时,还为当地农户提供了肥料,促进了周边绿色蔬菜养殖行业发展,提高了周边村庄收入。

2004级“老学长”湖南湘之坊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谷友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解决近800名乡镇劳动力就业问题。向湘潭县乌石镇、排头乡的村民发放良种鸡苗、幼猪、农用物资等,并收购当民农副产品,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两度”入校的颜秀芝,毕业后担任湘潭经开区和平街道吉利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她出资成立双创资金,鼓励当地居民自主创业;还首创党员“一包五”工作制度,率先实现基层公共服务全覆盖。

2022年,湘潭市委进一步加强农村农业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湘潭市乡村振兴高素质农民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每年培训500名农民大学生,由市、县组织部门牵头,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妇联、科协、乡村振兴局和各乡镇(街道)共同组织实施;经费上,以县级财政保障为主、同级留存党费予以补充,市、县两级财政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按照政策给予学生学费补助。

乡村振兴高素质农民培训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突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等,共设置7大类32个专业,着力培养我市农村基层乡村振兴紧缺型、实用型人才。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湘潭开放大学在此基础上,创新性提出“精准培养”理念,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构了“网络空间+田间地头+创业基地”三课堂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而精准地实施个性化教学。

农忙下田间,农闲上大学。一批批“农民大学生”回到养育他们的土地上,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头人队伍,正在莲乡大地上成长。


2021年12月,湖南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斌和湘潭市副市长傅军共同为湘潭开放大学揭牌。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的师生在韶山市银田村产业振兴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云端”学习不停步,精准履职添动能

网络学院党员干部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环节。2012年,湘潭开放大学主动承接湘潭市党员干部网络教育培训教学,为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湘潭贡献干教力量。

10年来,网络学院始终探索“互联网+干部培训”模式,不断建立完善“在线自学+面授辅导+定点送培”三位一体的多元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多措并举帮助各级干部思想上“补钙”、精神上“铸魂”,确保干部教育不断线、不松劲。

近年来,针对学员的工学矛盾,网络学院在全省率先推出手机App移动学习平台,方便学员随时随地“线上充电”。平台现有课件数量3952个,累计访问学习次数390763人次,日均访问量超过1000人次,注册规模、学习资源、实时在线学习人数居全省前列。

2020年,网络学院持续加大平台建设力度,购买了200门实用性更强的课程;完成在线平台改版,细分了课程门类,优化了网页导航。最令学员欣喜的是,手机App栏目完善后,可通过市委组织部“红土地”微信公众号一键登录网络学院,学习更加方便快捷。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根据学员的工作性质、行业特点、地域特征等,湘潭市对2020年重点调训的近1000名学员划分专班,按照党务类、经济类、社会发展类、执法类、群团文教卫类、国企类等科学设置班级,“量身定制”授课内容,并鼓励以班级为单位拓展线下交流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

湘潭市司法局干部胡罡9年前第一次接触网络学院,便被琳琅满目的课程吸引。网络学院与“学习强国”融合,令他更加痴迷于网上学习,常常在8小时工作之外攻读心理学和法学。目前他已成功拿下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学位和法律执业资格证书。胡罡说:“学习可以重塑一个崭新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享受到了兴趣与快乐,提升了力量与境界。”

今年,网络学院与湘潭市党员教育中心把优质红色教育资源引入到网络教学培训和课程体系建设中,相继开发了《毛泽东诗词的故事——根植人民情怀,诠释初心担当》《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的担当精神》等5门红色题材优质课程。截至目前,课程点击量达到10.3万次,共计培训干部3.2万人次。

教育不断线,督学不断档。为了防止学员出现挂机、代学等问题,去年,网络学院出台新规:提倡常态化学习,防止突击学习,取消以学时多少排名,学员每月必须登录平台两次以上、不低于5学时,全年应完成50学时。累计3个月缺学的,视为年度培训不合格,计入干部培训档案。

湘潭市委干教领导小组明确,凡在“学习强国”年度学习积分1000分以上的,可按每500积分申请换算网络培训1学时,年度最高可认定10学时,有力推动了网络学院与“学习强国”融合发展,解决了学员为完成各种考核任务而使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为提高线上线下学习效果,网络学院每年坚持开展调研促学。与往年不同的是,去年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接深入联络员和学员中宣讲学习政策、挖掘学习典型。在组织参与省院举办的专题班学习时,湘潭市委组织部分管领导严格部署,靠前指挥,确保了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等多个专题班全部实现100%参与、100%达标、100%通过。

在一系列措施的激励下,学员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根据学员学习情况分析,2021年,网络学院共有95家单位参训,平台学习人数累计为13944人,完成学时任务人数为13941人,学时合格率为99.98%,单位学习合格率达到100%的有94家。已通过考核的学员中,最高学时为2151.9小时,超过1000学时的有11人。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视网络学院为党性锤炼的“大熔炉”、理论学习的“图书馆”、能力提升的“加油站”。

湘潭大学考研(湘潭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