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宁夏石嘴山考研培训机构(宁夏石嘴山考研培训机构有哪些)

宁夏石嘴山考研培训机构,宁夏石嘴山考研培训机构有哪些

时代潮流,发展为本;持续发展,人才为先。

人才,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宁夏石嘴山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紧盯问题短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将人才发展纳入县(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和市直部门机关效能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把招才引智作为一把手工程,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足额保障人才专项经费,实行更加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为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山水园林工业城市,努力走出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自主培养:跑出转型发展“加速度”

6月26日上午,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级教师马翠玲在办公室里伏案书写。尽管时值送走高三毕业班,但她还一如往日地忙碌着。

“每年高考结束,学校都会组织召开新老高三经验交流会,我正在分析今年高考化学试卷,并结合日常工作进行教学总结。”尽管无数次参加过这个会议,但马翠玲仍然一丝不苟地做着会议发言的准备工作。

1991年大学毕业后,马翠玲被分配到平罗中学任教,1994年调入市三中。28年来,马翠玲在教改一线践行着“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示范引领”的初心和使命,并用信念和热爱,一天天、一步步,执着丈量着这段守望的距离,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石嘴山市“351人才培养工程”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石嘴山市首批“名教师”、石嘴山市“教学改革能手”、自治区 “塞上名师”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这些荣誉,照亮了马翠玲无数个披星戴月、忘我工作的日子,也照亮了无数个学子的圆梦之路。

回首过往,马翠玲庆幸自己坚守理想,也感谢组织对她的培养。

在石嘴山,像马翠玲这样一生择一事、一事尽极致的专家学者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群体;他们,是石嘴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领军者;他们,是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在他们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纽带:石嘴山市“351人才培养工程”。

石嘴山市“351人才培养工程”每三年开展一次评选,围绕推动石嘴山发展,加强本土优秀专家队伍建设,促进专家人才结构同全市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专家素质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351人才培养工程”开展评选5届以来,来自工业、农业、科研、教育、卫生和社科等领域的900余名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为石嘴山本土人才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石嘴山市强化自主培养,重点加强领军人才、复合人才和专业人才培养,夯实增强创新动力的科技人才基础;大力培养名企“带头人”及“接班人”,引领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着重培养以大学生、科技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小老板”为主体的创新创业人才,打造风生水起的创新生态。同时,以高素质专业化建设为目标,抓好党政人才培养,统筹推进其他各类人才的培养。

教育(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卫生(名院、名科、名医)系统“三名工程”等一批具有石嘴山特色的人才工程的实施,淘宝大学培训学院石嘴山培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实用技能基地的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实施,为各类人才成长搭建了良好平台,更为石嘴山社会发展、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劲支撑。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才7.88万人,其中党政人才5270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4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3.32万人、高技能人才1.7万人、农村实用人才6707人、社会工作人才1793人。自治区级以上选拔的高层次人才266人次,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9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6人,自治区“塞上英才”5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市级选拔的高层次人才814人次。

支持企业建立申报各类创新平台,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共建技术研究院……石嘴山千方百计为人才提供着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发展的空间。

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搭建创新平台“引”才“助”才,建立了以引进博士周翔鱼的名字命名的实验室,投资400余万元购置设备,配备5名助手,成立石嘴山市神经疾病研究所。建所以来,该团队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发表SCI论文4篇,填补了宁夏地市级医院的空白。

广纳群贤:构建智力集聚“快车道”

发展关键靠创新,创新关键靠人才。

地处西北的石嘴山,人们像渴望发展一样,迫切渴望着人才。

六年前石嘴山三上清华大学引才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着。

当年,石嘴山市委组织部捕捉到清华大学与地方开展人才合作的信息后,思路大开:“这件事可以往大里做,把整个石嘴山作为清华大学的实践基地。”就这样,市委组织部先后三次前往清华大学洽谈人才合作事宜。

渴望人才的诚意深深打动了清华大学的领导,在北京,石嘴山市与清华大学签订了3份协议,即清华大学每年选拔10名研究生骨干利用暑假到石嘴山市党政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清华大学把石嘴山市作为校级研究生社会实践试点基地,每年选派20名博士研究生前来进行社会实践;定向招录清华大学选调生和骨干青年教师到石嘴山市任职。

三个协议的签订,开创了宁夏与清华大学开展人才交流合作的先河。

这一合作,也成为石嘴山用改革思想创新柔性引才的有益探索。

之后,搭建平台、校企联姻、协同创新、柔性使用、落地创办创业……石嘴山市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理念,在柔性引才的创新探索中不断突破并一路收获。

抢抓石嘴山市被列入全国首批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机遇,先后与全国近80家学会的200多名院士、专家对接洽谈,柔性引进麦康森、吴常信等8名院士,周志刚等200余名高层次人才及45个科技创新团队开展项目研究,并建立了宁夏水产动物饲料与营养技术创新等5个院士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支持天地奔牛、新日恒力、维尔铸造等企业,与中科院、浙江农科院、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12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合作,初步形成了“项目研发在异地、成果转化在本地”的产学研用合作新格局;

引导用人单位采取委托研发、联合攻关、“候鸟式”服务等多种形式,邀请各类高层次人才担任“周末工程师”,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提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推广、项目开发等方面的智力服务;

深化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合作,每年结合全市重点产业选择优质课题,邀请研究生来石嘴山开展研究。2013年以来先后有108名博士研究生来石嘴山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关键问题;

充分利用亲情、友情、乡情纽带所连结的人脉资源,吸引留英博士沈俊、河海大学博士吴夏蕊等10余名石嘴山籍或曾在石嘴山工作过的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回巢”。

今年是吴夏蕊在石嘴山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从放弃坚守8年的高校三尺讲台,到来宁夏研究推广藜麦种植,再到在家乡石嘴山成立宁夏绿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5年来,吴夏蕊怀揣着用高附加值农产品改善家乡人民生活的梦想,日复一日地研究、推广藜麦种植,通过宁夏、江苏与海外多地协同工作模式,将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成果不断进行孵化和推广。

6月24日,在宁夏绿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紧张地忙碌着。“我2018年大学毕业后就被招聘到公司,学的是应用化学,通过公司一年多的培养,现在已熟练掌握了田间管理、质检等工作。”26岁的邱乐说。

“能来公司的,就两类人:一类是你是最好的,那我就给你最好的岗位让你施展才华;另一类是我看到你未来能变成最好,那我就精心培养你,让你慢慢变成最好。”5年来,吴夏蕊一边致力研究、推广藜麦种植,一边手把手地培养年轻人,把公司许多像邱乐这样入职初期与公司专业匹配度只有40%的大学生培养成掌握农业实用技术的人才。

石嘴山市宝马兴庆特种合金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硅铁、多元合金,经石嘴山市人才办、科技局等部门牵线搭桥,与上海爱迪新技术研究所高端人才协同创新,开发了特种铸造专用的球化剂、孕育剂等上百个产品,产品远销海内外,在全国特种铸造专用高端材料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为公司带来了两亿多元的年销售收入。

拴心留人:打造人才发展“强磁场”

越是高层次人才,越看重事业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从根本上营造适合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大格局,一直是石嘴山市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石嘴山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证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其中包括干货满满的《石嘴山市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石嘴山市科学技术创新奖励办法》《石嘴山市高校毕业生落户购房补贴暂行办法》《石嘴山市应用型人才公寓使用管理办法》《石嘴山市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等。2018年,石嘴山市又出台了吸引力强、含金量高的“人才新政33条”,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着力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加快人才集聚、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与此同时,石嘴山市坚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设立科技创新奖励专项资金,先后对145项(个)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产学研科技合作单位及938名高层次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2016年、2017年连续捆绑使用财政资金1200多万元,对141个人才团队、高层次人才等引进培养项目给予奖补。今年又拿出近260万元对“石嘴山英才奖”“市政府特殊津贴”“石嘴山系列名家”等人才奖项和“351人才培养工程”人员进行奖励。

为更好地激励人才干事创业,出台《科技企业股权与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暂行办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改革管理办法》,4家企业被列为股权激励与分红试点。出台《关于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意见》,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平均提高16.5%。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将资源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所等一线专技人员倾斜。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地方粮票”政策,解决了201名教师的中高级职称待遇。建立完善服务创新创业人才“绿色通道”,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政策落实、手续办理、项目申报等方面,为引进人才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

2017年春节前夕,吴夏蕊接到市委组织部的电话,说快过年了,市上要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慰问,请她告知一下公司从江浙引进的两个博士的电话和住址。这件小事,让吴夏蕊心里暖暖的。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为在全社会营造尊才用才氛围,石嘴山市健全厅级领导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分级分类建设高层次人才信息库,组织专家休养、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看望慰问等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支持。

“创业难,做农业更难,我们在做一个难上加难的事,但我们在乐观地坚持着。这份坚持的勇气,是因为有石嘴山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无微不至的关爱。”吴夏蕊说,五年来,有关部门的干部跟着她一起下农村挑选实验推广田、对接项目、安排办公地点、协调生产产房……“创业路上不怕困难,就怕有困难时你找不到帮助你解决困难的人。在石嘴山,有困难不怕,因为有依靠。”吴夏蕊感慨:“石嘴山是最能让人安心创业创新的地方。”

木茂鸟集,水深鱼聚。坚持硬环境与软环境并重,石嘴山既为人才开创着茁壮成长的天地,又为人才创造着温暖如春的生态环境。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是石嘴山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只有切实将人才支撑战略摆在基础性、先导性地位,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才能以人才集聚助推转型发展。”石嘴山上下在转型发展中形成的这一共识给出最响亮的回答。

推动石嘴山由宁夏工业的“摇篮”向科技创新的“摇篮”转变、由工矿时代向生态时代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山水园林工业城市的巨轮已经起航,人才——石嘴山走向美好未来的支撑,必将在推动巨轮劈波斩浪加速前行的新征程中谱写新的辉煌。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建宏 通讯员 冮红)

宁夏石嘴山考研培训机构(宁夏石嘴山考研培训机构有哪些)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