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你适合专升本还是直接工作?这个方法帮你判断 _2023年考研究生报名时间

你适合专升本还是直接工作?这个方法帮你判断 _2023年考研究生报名时间

10月了,国庆之后就会进入秋招旺季。

许多大三的同学面临毕业和各种双选会、招聘会又开始迷茫:专升本和工作该怎么选?我适合升本还是工作?

这个时候身边的同学会分为4大阵营:

  

  • 踏踏实实备考专升本的
  • 早出晚归忙实习和找工作的
  • 一边实习一边备考专升本的
  • 不实习也不升本,但是有“老本”可吃的

专升本还是工作?这是所有专科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其症结无非是害怕升本失败又没有工作经验的积累,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该不该升本?

花两年时间读个本科,未来好就业吗?

工作经验和学历文凭,到底谁更有竞争力?

今天给大家分析一下,如何判断自己该升本还是直接工作?

  一、先问自己有没有职业规划?

1、如果有清晰的职业规划

那就问问自己,是否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行业,工作内容,发展潜力,以及是否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如果有,那你继续往下看!

有了职业目标之后,你再来分析这份工作对学历的要求?这是你是否需要专升本的判断标准。

具体如何判断:

第一:问身边的老师,同专业的学长学姐,从事相关行业的亲戚朋友。了解在该行业工作中对学历的要求情况。

第二:看招聘网站。在招聘信息里,招聘单位会给出该岗位需要的学历和专业必备的技能。这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设计专业学历要求(部分)

新闻专业学历要求(部分)

语文专业学历要求(部分)

现在很多行业在就业招聘上对学历都有硬性要求,如果你的这个专业将来的就业对学历要求普遍都是本科及以上,那么还是建议升本。

2、如果没有职业规划

有的同学直到大三都还没有关于未来的任何规划,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又没有其他任何特长,所以在升本和就业这个十字路口开始徘徊。

对于此类同学,建议多去尝试,用1~3个月的时间来试错!

都说大学,是人生中试错成本最低的好时机。试错的好处就在于,即使没找到最想要的,但可以很清楚什么不想要。

所以对于毫无职业规划的同学,建议真实的去职场感受一下,可以多参加一些招聘会,从不断的应聘和面试中,你能够很快的对自己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尤其是大二的同学,现在你们还有充足的备考时间,如果还在实习和升本之间犹豫不决,建议先去试试你自己准备好工作了吗?

  二、根据所学专业来分析升本必要性!

1、这些专业有必要专升本

很多专业具有学历门槛,例如医生、老师等行业。当然不是说学医和当老师一定要考专升本。但至少,有了本科文凭就业会多一些选择。

毕竟现在的公立医院和学校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的学历要求基本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

医院招聘要求

教师招聘要求

还有的专业如果不升本,可能会无法报考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例如想参加司法考试的同学,就必须要拿到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

司法考试报名条件

当然,也有一些工作,更看重求职者的工作实践经验和技术能力,对于学历反而没有太高的要求。

例如设计相关行业,主要是看你有没有出色的作品和相关行业经验。

所以,判断自己该不该专升本,还要结合所学专业的特点来。这一点也可以咨询行业相关前辈。

  三、是否打算考编制和考研?

1、想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每年国考的招录情况。

2021~2022国考各学历招录人数统计

2021~2022国考各学历招录人数统计

2022年国考招录职位16475个,其中专科生能报考的仅有234个,招录454人,仅占招录总人数的1.45%,与2021年相比减少90人。

所以,如果你想报考事业单位、公务员,那么升本是必然途径。

无论你能力有多强,专业知识有多硬,但在学历这个门槛,国考报名条件就把你卡在了门外。

2、如果你打算考研深造

专科生不能直接考研,而是要毕业之后等2年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但是对于同等学力考生,大多招生院校都有额外的附加要求。

例如:

①修完所报考专业的大学本科核心课程,有的要求5门,有的要求8门。报名时需要提供相关学习证明和成绩单。

②英语四六级是基础门槛,分数高有优势。

③要求发表论文或有科研成果。

④一般不允许跨学科报考。

⑤复试部分院校会加试专业课。

大多数院校虽说没有明确拒绝专科学生,但会在成绩单、四六级分数,发表论文等方面做一系列要求,这基本上就把大多数专科学子拒之门外。

如果考研是你的终极目标,那么最好的途径还是先专升本,再考研!毕竟专科生同等学力考研有诸多限制。而在专科第三年参加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之后再参加研究生考试,这样就不用毕业之后等两年,也不用以同等学力身份参加考试了。

最后

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人生路漫漫

专科不应该是你学历的终点

你适合专升本还是直接工作?这个方法帮你判断 _2023年考研究生报名时间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