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613重点剧目分析】《西厢记》,附答题要求与评分标准 _考研科目考试时间

【613重点剧目分析】《西厢记》,附答题要求与评分标准 _考研科目考试时间

【613重点剧目分析】《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西厢记》作为元杂剧中的著名的四大爱情剧之一(其余三部为:《墙头马上》《拜月亭》《倩女离魂》),是近年来考试的重点剧目。

今天,小编从剧目分析的角度,给大家详细的分析一下这部作品。


《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全剧叙写了书生张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首先是戏剧冲突,《西厢记》写了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的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也写了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条线索,它们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是在一个很奇妙的环境中展开的:地点是佛寺,时间是崔氏一家扶灵归葬的几个月。本来,佛寺应是六根清净、修心养性的场所,而王实甫竟安排崔、张在这里偷期密约,供奉菩萨的“庄严妙境”成了培育爱情之花的园圃。按照礼教规定:“父丧未满约,未得成合。”偏偏在父亲棺材还在这里搁着的时候,莺莺却生出了一段风流韵事。王实甫把春意盎然的事件放置在灰黯肃穆场景中,这本身就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它即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嘲弄,也使整个戏充满了浓厚的喜剧色彩。
其次是人物形象,崔莺莺是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也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她美丽,多才,既深受封建礼教的濡染,又有着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家庭教育和上层社会的身份,使她难以贸然走出和张生自由结合这一步。她要红娘带信给张生,叫他下次休得如此,但是张生打开信一看,喜出望外,原来莺莺寄去的是约会的诗简。当张生果然来约会时,她又以大道理责备了张生一通。作者对莺莺矛盾心理的描写,展示出她既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深受封建礼教的浸染的真实心理。这就突出了莺莺最后作出和张生结合的决定是难能可贵的。
张生在剧中是一个才华出众、情真意专的志诚种,一见了莺莺,就忘记了求取功名的大事,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热烈、大胆的方式和真诚的努力,来获取莺莺的爱情。在夜吟、请兵、琴挑、甚至身染沉疴的过程中,都展示了他对莺莺的痴心,以及忠贞。作者十分注意突出他“志诚”的一面,他一接到莺莺的诗简,马上喜上眉梢,顾不得细察诗意,半夜逾墙去赴约,结果遭到莺莺的呵斥,约会也砸了锅。正是他的这种执着和志诚,最终打动了莺莺,两人终于私下结合。
红娘是《西厢记》中一个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很清楚老夫人为维护“相国家谱”决不允许张生和莺莺的结合,所以她最初并不想帮助张、崔二人。但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她逐渐为崔张之间真挚的感情打动,也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于是转而积极地为他们传递书信、出谋划策。她批评张生是“银样蜡枪头”,居然揣摸不透莺莺的心事;她也批评莺莺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张生,在人前却一点也不流露;对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机智地进行反击,为崔、张二人辩护,使老夫人理屈辞穷,不得不答应了二人婚事。
老夫人是剧中封建家长的代表,是崔、张、红娘的对立面。她虚伪、奸诈、狠毒,但又脆弱。她表面上爱女儿,实质上爱的是“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的“相国家谱”。因此在行动和精神上都严格地约束着莺莺,连“黄莺儿作对”“粉蝶儿成双”的自然景色,都不让莺莺看见。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她信誓旦旦,要将莺莺许给解围退兵的人,可是张生退兵之后,她马上反悔,并且假惺惺地要崔、张以兄妹相称,并许张生以金帛,理由是崔家不招白衣秀士。为了“相国家规”,她全然不顾崔、张二人的感情和幸福。她的“慈母”的面目后面,掩盖的是冷冰冷的封建家族的利益。
最后是《西厢记》艺术特色。
其一、《西厢记》具有深刻的反封建色彩和进步婚姻爱情思想。“一见钟情”的恋爱模式别出心裁,打破了封建束缚的层层壁垒,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
其二、《西厢记》的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它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使全剧围绕两条线索全面展开,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其形象更加突出具体。
其三、作者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任务的内心活动。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把抒情与写景相结合,人物的感情寄托于景物,而景物的衬托也达到了极致,从而形成了作品独特的风格。
《西厢记》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答题要求与评分标准
答题要求
练题的目的是考察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学习答题技巧,了解答题要求。那么现在,咱们就以论述题为例,来看看有哪些是我们要了解的。
关于论述题的评分标准,一般而言,采取的是客观题固定答案,主观题不设参考答案的做法。
主观题不设参考答案,要求考生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抒发不同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艺术最怕的就是走别人走过的道路,那是平庸、无才的体现。因此,答案最忌讳相似,甚至雷同。所以,下边在这里有必要再一次郑重地告诉同学们,即使看了资料的答案,也不要背下来原封不动的照搬,因为,那样只会让你走上雷同的不归路。
评分标准
主观题有自己的评分标准,一般会从内容、结构、语言等几个方面综合考量,然后按档次评分。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分值,以一道 70 分的评述题来看,一般可以分为如下五档:
第一档次:55-70分
立意深刻、中心突出、观点新颖、论据翔实,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论述精辟,字迹优美,行文流畅,文采丰满。
第二档次:40-55分
中心明确、结构较为完整,逻辑层次比较清晰,文从字顺。
第三档次:25-40分
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尚完整,语句比较通顺,有少量语病和错别字。
第四档次:10-25分
中心不太明确,结构不够完整,层次不甚清晰,语句不够通顺,有较多语病、错别字。
第五档次:0-10分
偏离题意,结构残缺,层次混乱,思维不清,语句严重不通。书写字迹潦草混乱。
专题热点、刷题批改,613强化班来了
01
基本信息
上海戏剧学院613考察知识点面广细致,单纯从书本看难以把握戏剧戏曲知识,简答题和论述题难以综合把握。按照各个专题把知识归纳到一块,考点频出。只有通过专题的系统学习,整合相关知识点,拓展个人,结合经典人物作品分析,以点连面,以面建体,形成学科宏观知识框架,才能触类旁通,逐渐建立答题逻辑思维与框架,答论述题时才能迅速定位知识点体系,才思泉涌。
经过了近三个月的学习,同学们对于613所考察的知识点、重点都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接下来的学习中,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重点:

第一,专题热点。
第二,刷题。
专题热点是把613所涉及到的西欧戏剧史、中国戏曲史以及中国话剧史等知识点,按照时期、阶段、人物、作品等分别进行梳理。

同时,也要把握好上戏出题老师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将热点与知识点进行结合,一方面梳理具体热点与具体知识点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将热点作为实例放在答题中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刷题批改每周两套完整套卷,采取一对一定时定量并完整批改的形式,逐步培养起大家的做题的感觉,让大家进入11月后,彻底摆脱做题的恐惧感。
为什么需要一对一的精练精改?
题型分成名词、简答题、论述题无标准答案,需要整体知识有个很好理解,即使基础知识再扎实,课本内容也很难应付试卷当中信息量大、摸不清方向的论述题,大量研读经典名家论文,不断扩大并丰富知识面,提升自身文笔与学科素养,拉线成网,整合精彩观点与拓展理论,学习论文逻辑框架,并灵活应用到论述题的小论文写作当中,答案才能在上千份卷子中脱颖而出。
真题为导向,论文为扩充,辅以答题技巧更是锦上添花,让你的答案不再是长篇大论,采分点不准,观点不明,一对一批改让你清晰看到自己的进步,为每一个考研学子定制属于你自己的提升方案,针对性个性化更强!
强化班讲什么?
课程立足基础理论,带领大家将碎片化的专题作品人物结合,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业思考逻辑和结构框架,学会举一反三,在把握知识脉络的同时学会答题!学会答题!学会答题!
02
课程安排
第一阶段:10-11月

【上戏613答题技巧、答题思路解读】

上戏613热点运用

【每周套卷训练】
【试卷精批、实在不会的题目,答案可一对一定制】
第二阶段:11-12月

【上戏613最后18题】用18道题覆盖上戏613的简答论述题

【上戏613最后12套押题卷】
03
试题批改









































【613重点剧目分析】《西厢记》,附答题要求与评分标准 _考研科目考试时间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