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史各章节分析+练习(第3章)

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史各章节分析+练习(第3章)

  

  小编为2014备考历史学专业的考生奉上中国古代史各章节分析+练习,针对中国古代史的各个章节,给予重要考点的解析和复习建议,最后搭配练习,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下面首先看第3章节的内容。

  第三章春秋战国

  内容概述

  本章重点考查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个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代的各方面内容。春秋约300年的历史,上承西周历史的发展,下启战国大变动局面的先河,在政治、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新现象。而战国时代,最重要的历史特征,就是继春秋时期诸侯割据争霸以后,几大强国之间进一步展开规模更大、更为激烈的兼并战争。经过长期混战,西方的秦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建立起了统一的君主专制帝国,从而结束了春秋以来的分裂局面。

  社会经济方面,铁制农具的出现、牛耕的推广、水利事业的发展、技术上的进步和产量上的提高等等,都大大增加了农民对私田的兴趣,所以统治者不得不改变剥削的方式,开始向征收实物税过渡。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较之春秋时期有了更大的进步,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上升,进而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达,私营工商业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经济的发展使各地区的联系加强,不平衡性减少,相互依赖关系更为密切,实际上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改革与变法是这个时期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来以等级分封制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成为大型的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同时,兼并战争也使得形势更加严峻,要求改变卿大夫专权的局面,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想要在列强中立足,就要进行变法改革,不然就无法改变被淘汰的命运,这也为统一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这个时期的社会关系变化,也是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文化知识不再为贵族阶层所垄断而流向了民间,社会开始出现新兴的士人阶层,他们掌握了学术文化知识,其活跃的社会行为促进了文化学术领域的繁荣,最终出现了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所以,这个时期还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复习建议

  这个时期的各项内容都是以“变”为核心的,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对各个方面变化线索的掌握,同时要联系西周时代和秦朝统一后的内容,具体把握变化的原因、后果及中间的过程。战国时代几次大的变法是重中之重,考生需要理解掌握变法的曲折性和原因,即便是失败的变法改革,考生也要充分理解其中有哪些进步因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此外,变法运动的一大成果是各国的政治制度,由先前的宗法分封制转变为专制体制下的官僚制度,这一点是需要考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尤其是同封建社会的核心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

  除了关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的征伐之外,华夷关系也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尤其是在春秋时期,注意各国针对外民族的不同态度和做法,更多需要关注的是华夷之间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这个时期还是思想文化繁荣的时代,需要考生对重要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学说、著作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核心内容

  春秋时代王室的衰微和大国之间的争霸;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瓦解;华夷之争;春秋时代的经济发展;孔子及其思想;战国时代的变法改革;社会等级阶层的发展变化;战国经济的发展;战国的割据和统一;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命题预测

  本章内容比较繁杂,容易在细节题中出现,所以需要考生进行细致的梳理,大题主要会集中在变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中。但是由于本章在大纲中所占篇幅并不大,所以考生不必耗费太大的精力。另外需要对这一时期的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献有大致的了解。

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史各章节分析+练习(第3章)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