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2022西方经济学考研备考:宏观经济学常考定义(17)

2022西方经济学考研备考:宏观经济学常考定义(17)

  2022西方经济学考研备考:宏观经济学常考定义(17)

  考研考生们最先考虑的就是择校择专业的问题,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和院校对以后的发展就业有很重要的影响。报考经济学的人数逐年增加,未来的发展潜力也不错,相信是不错的选择。下面考研经济学小编整理了“2022西方经济学考研暑期备考:宏观经济学常考定义(17)”,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GDP平减指数IPD——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

  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使一部分人名义上成为高收入者,收入的更大比重以税收的形式转移到政府中。

  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美国的一种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因在经济分析中假定经济行为的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而得名。又译合理预期。理性预期的思想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J·F·穆思在《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提出,70年代由芝加哥大学的R.E.卢卡斯和明尼苏达大学的T·J·萨金特和N·华莱士等人作出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形成理性预期学派。

  棘轮效应——消费具有不可逆性,易于向上调整,难于向下调整。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一个贴现率,该贴现率恰好使得一向资本带来的各项预期收益的贴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品的价格。

  贴现——将未到期收入变换为现期收入的过程。

  以上是考研经济学小编整理的“2022西方经济学考研暑期备考:宏观经济学常考定义(17)”相关资讯,疫情总会过去,考研仍要努力。欢迎关注经济学考研,掌握更多院校考研资讯,为考研复习备考做好准备!

  


2022西方经济学考研备考:宏观经济学常考定义(17)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