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2023考研历史世界史知识点之欧洲基督文明(3)

2023考研历史世界史知识点之欧洲基督文明(3)

  为让大家高效备考历史学考研复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3考研历史世界史知识点之欧洲基督文明(3)”,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历史学考研复习更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历史学如何备考等问题,小编会持续为大家提供更多相关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内容吧!

  2023考研历史世界史知识点之欧洲基督文明(3)

  三个帝国:

  查理曼帝国:768年,矮子丕平死后,儿子查理即位,在位46年,建立了查理曼帝国,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缔结了《凡尔登条约》,长子罗退尔分得从北海穿过法兰克中部南到意大利的狭长地带,老二日耳曼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法兰克以西则归老三秃头查理所有,奠定了今天欧洲意,德,法三国的基础。

  神圣罗马帝国:961年,德国国王奥托一世帮助教皇镇压了罗马贵族的叛乱,962年,教皇在罗马为奥托加冕,奥托建立的帝国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包括今天德国和意大利中部,北部),但这个帝国有名无实,1806年为拿破仑军队所灭亡。

  拉丁帝国: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在征服的拜占庭土地上建立的国家,希腊人称西欧人为拉丁人故名。1261年,拉丁帝国被尼西亚帝国推翻,拜占庭帝国恢复独立。

  四次战争:

  普瓦提埃之战:732年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率军在普瓦提埃打败向欧洲进犯的阿拉伯人,这是世界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之一,阿拉伯人被迫撤回到比利牛斯山以南地区,这次战役不仅捍卫了法兰克王国的独立,而且阻止了阿拉伯人继续向欧洲腹地深入,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战争基本结束。

  十字军东征: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西欧教俗封建主在罗马教皇发动下,以收复基督教圣地为借口,对地中海东岸各国进行的一场侵略性战争。

  发起人:1095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召开宗教大会,正式动员西欧各阶层的人参加东征。

  东征的原因:① 封建主对东方财富的渴望 ② 光蛋骑士寻找出路 ③ 农奴和一般农民寻找致富出路以摆脱封建压迫的枷锁 ④ 城市商人希望得到东方的港口和城市 ⑤ 教皇和教会重建统一的基督教世界 ⑥ 下层人民的宗教狂热 ⑦ 东方各国的复杂形势,拜占庭皇帝的求援

  影响:① 使罗马教廷势力大为削弱,有利于英法等国王权的加强 ② 摧毁了阿拉伯和拜占庭商人对东西贸易的垄断地位,有利于西欧各国在东方的商业优势,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 ③ 使西方人接触到了东方先进,丰富了他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④ 由于引进东方奢侈的生活方式,增加了封建主对货币的需求,导致劳役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化。逐渐改变了西欧的经济机构 ⑤ 大批封建主在战争中死亡,虚弱了封建阶级的力量,许多农奴趁东征摆脱了封建主的控制 ⑥ 把大批危害社会的光蛋骑士引向东方,短时间内有利于西欧社会的安定。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起因:① 争夺法国王位的继承权 ② 争夺封建领地阿奎丹地区 ③ 争夺羊毛市场弗兰德尔

  战争的三个阶段:① 1337-1360,以英国的胜利结束,双方暂时签订了布勒丁尼条约

  ② 1369-1396,法军采用游击战和防御战对付英军,取得了一些胜利

  ③ 1415-1453,初期英军打败法军,法王被迫承认亨利五世为法国王位继承人,1429年,英军进攻法国重镇奥尔良,圣女贞德出现,法军转败为胜。1453年,英军撤离法国领土,仅保留加莱一处港口。

  战争的性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完全是英法封建主争权夺利的封建混战,第三阶段,由于法国民族意识觉醒,在法国方面变成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战争的后果:① 加剧了英法两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 ② 打击了法国的封建割据势力同时也造成了英国封建主内部的残杀,为16世纪英法专制政权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15世纪下半期,英国兰开斯特和约克两大封建贵族集团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长达30年的战争,由于两大家族的族徽分别为红玫瑰和白玫瑰,历史上称为“玫瑰战争”这场战争大的特点是封建主自相残杀,战后英国的旧贵族减少了三分之二,剩下的元气大伤,都铎家的亨利夺得王位,建立了都铎王朝,封建贵族再也无力量同国王抗衡,英国终也确定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两次起义:

  英国瓦特·泰勒起义:1381年英国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因领导者是瓦特·泰勒而得名。起义的原因首先是封建压迫严重,其次是百年战争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再次是黑死病的流行,造成劳动力短缺和劳动量加大,英国统治者禁止给雇工加工资。瓦特·泰勒等起义者提出没收教会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农奴制和封建特权等要求,起义虽然失败,但推动了农民争取自由的进程,英国终废除了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英国的发展创造 条件。

  法国扎克雷起义:1358年法国北部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封建主一直蔑视农民为扎克雷,意为乡巴佬),因此这次起义被称为扎克雷起义。起义的原因首先是封建压迫严重,其次是百年战争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再次是黑死病的流行,法国统治者禁止给雇工加工资。1358年5月,法国北部韦博地区农民首先起义,起义者提出消灭“一切贵族”的战斗口号,后国王欺骗手段俘获了起义军首领,起义失败,这次起义打击了法国封建势力,有利于促进法国的统一。

  两次起义的对比:① 农民起义的原因大致相同 ② 农民起义的纲领:富裕农民提出废除徭役和减轻地租,实行自由贸易,不准迫害起义者,瓦特·泰勒等人提出了更为激进的要求,没收教会土地分给人民,废除农奴制和封建特权,没收被占用的公用土地。③ 农民起义的特点:大多带有皇权主义性质,只反贵族,不反国王,把希望寄托在国王身上 ④ 农民起义的影响,主要是打击了农奴制度。

  两个同盟:

  汉萨同盟:1358年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为保护其贸易利益而结成是商业同盟,重要成员有波罗的海沿岸的卢卑克,施特拉尔松,吕恩堡等,鼎盛时期据说有160个以上城市参加。1370年汉萨同盟的舰队丹麦,迫使其签订《施特拉尔松和约》,承认同盟商人的一切特权,该条约使汉萨同盟具有北欧政治同盟的性质,扩大了贸易范围,同盟垄断了波罗的海地区的贸易,并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沿海地区建立了商站,实力雄厚,15世纪40年代开始瓦解。

  土瓦本—莱茵同盟:1381-1389年德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城市同盟,参加者是莱茵沿岸一系列重要城市,还联合了一些诸侯和中小封建主,出钱雇佣了一批长矛手。同盟的宗旨是以武力打击那些在封建主鼓励下骚扰四乡的匪徒。后来同盟在美因斯大主教,勃兰登堡边地侯和条顿骑士团的镇压下瓦解。

  两个异端:

  阿尔比派:12-13世纪流行于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宗教异端教派,该教派以法国南部阿尔比城为中心开展活动,故名。教义吸收了摩尼教的某些思想,主张善恶二元论,反对天主教会的仪式和组织,不承认教会的权力,谴责教会聚敛财富。1179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宣布阿尔比派为异端,1208年亲自组织十字军到法国南部镇压。1213年,阿尔比派遭到惨败,十字军大肆屠杀劫掠法国南部,阿尔比派引发的战争严重破坏了法国经济。

  使徒兄弟会:14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宗教异端教派,教皇在镇压了阿尔比派后,人民的反封建斗争仍继续发展,,在意大利又出现了异端教派使徒兄弟会,使徒兄弟会同样反对教会腐化,他们主张教徒财产共有,地位平等,吸引了大批贫苦农民和市民参加,其创始人塞加烈于1300被异端法庭烧死。他的继承者在意大利北部地区发动农民起义,坚持斗争达四年之久,后被十字军镇压,使徒兄弟会及其引发的农民起义,打击了教会的势力。

  两个哲学:

  教父哲学:西欧基督教哲学思想体系之一,公元2-3世纪开始,在教会出现了一批补充和解释教义的神学家,其中贡献较大,思想较纯正者被尊称为教父,4-5世纪,以奥古斯丁,安布罗斯,杰罗姆三位杰出的神学家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形成,它改变了原始基督教在教义方面的混乱状况,以哲学论证神,三位一体,原罪,救赎等教义,11世纪为经院哲学所取代,为经院哲学达发展奠定了基础。

  奥古斯丁:罗马帝国基督教思想家。公元391年,他开始任北非波教区神甫,后升任主教,任职长达35年,主要著作《上帝之城》,该书内容广泛,涉及宗教,哲学,政治,法律等方面,奥古斯丁的神学理论以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哲学观点接近于新柏拉图主义,是一位神秘主义的哲学家。奥古斯丁认为,人间世界之外有一个天国存在,在天国,除了神和天使以外还有上帝的选民,凡是死后经过“末日审判”升到天国的灵魂便可以的得到永生,达到至善。

  《上帝之城》:教父哲学代表人物奥古斯丁的代表作。全书共22卷,奥古斯丁从原罪论和预定论出发,认为从人类始祖偷吃了禁果,犯了原罪起,就出现了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两个国度。上帝所选的人构成了上帝之城,而被摒弃的人组成了世俗之城。谁进上帝之城和谁进世俗之城是上帝早已预定好了的。上帝之城是基督教的国度,是永存的,世俗之城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微不足道的。二者是对立的,但并非完全敌对的,教徒应在世俗事务上应服从于世俗国家,世俗国家亦应帮助和保护教会,但是基督教会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国家应服从教会。两城论为中世纪教会神权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经院哲学: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哲学思想体系之一因产生于教会学院而得名,以《圣经》,教父著作和古代哲学来论证神学,用形式逻辑和繁琐的推理方法演绎出空洞的理论,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彼得·阿贝拉得和意大利的托马斯·阿奎那,后者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神学之王”,著有《神学大全》经院哲学轻视经验,反对实践,但有利于思辨思维的发展,其内部有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14世纪,经院哲学趋于衰落。

  两个敕令:

  教皇敕令:1075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颁布的教会文件,《教皇敕令》宣布唯有教皇有权任命主教,制定教会法规,决定教区的划分,并有权废除皇帝,国王,《教皇敕令》引发了教权和皇权的长期斗争。

  克尔西敕令:877年,西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颁布的文件,规定领主可以把自己的特权移交给自己的儿子和亲人,从而把领地世袭合法化。

  两次运动:

  克吕尼运动:10-11世纪天主教会一次重大改革运动,得名于运动发源地法国克吕尼修道院,以该院为中心的教士主张加强修道院的管理,修士过集体生活,教士不得婚娶,以防教会被世俗社会腐蚀和侵犯。运动后期鼓吹教皇权力至上,主张教皇有权独揽主教叙任权,甚至有权罢黜世俗君主,从而引起了教皇与世俗权力的长期斗争。

  收复失地运动:8-15世纪西班牙基督教王国收复被穆斯林占领的土地的运动。711年,阿拉伯人从北非渡过直布罗陀海峡侵入伊比利亚半岛,一小部分基督教居民被驱赶到北部边陲之地,先后建立了一些小王国,如阿拉冈,卡斯提等,这些小国同阿拉伯站占领者展开了收复失地的战争,到13世纪中叶,半岛大部分地区被收复。葡萄牙,西班牙先后实现了领土统一,1492年,西班牙攻占了阿拉伯人在半岛的后一个据点格拉纳达,收复失地运动胜利结束,收复失地运动促使西班牙完成了统一。

  王教之争:

  目的:争夺主教叙任权

  第一阶段:(德皇与教皇):① 10世纪,克吕尼运动兴起,运动的纲领是教权应置于王权之上。

  ② 1075年格里高利改革,颁布《教皇敕令》,宣布唯有教皇有权任命主教,世俗君主无权干涉教会事物。

  ③ 卡诺莎事件,107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同教皇格里高利争夺主教叙任权,被革除教籍并废除帝位,1077年1月的的一天,亨利四世冒着大雪在教皇驻地卡诺莎城堡外跪着哀求了三天,教皇才恢复他的教籍,这是王权屈服于教权的开始。

  ④ 《沃姆斯宗教协定》的签订,1122年,教皇与皇帝暂时达成妥协,制定了有利于教皇的《沃姆斯宗教协定》,规定主教叙任权由国王和教皇共同掌管,皇帝授予象征世俗权力的权标,教皇授予象征宗教权利的指环和权杖。

  ⑤ 1198年,英诺森三世担任教皇,任职期间,教皇势力达到峰,1199年确定教皇在全西欧范围的征税权,1215年,他召开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确定了基督教七礼,曾迫使英王称臣纳贡,干预德国王位继承,组织发动第四次十字军军东征。

  第二阶段:(法王与教皇):“阿维农之囚” 法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征税而得罪了教皇,教皇宣布废黜腓力教籍,腓力四世针锋相对,派人至意大利囚禁了教皇卜尼发八世,1305年新选出的教皇克力门五世是法国人,他宣布取消卜尼法八世加于法王的一切罪名,将教皇驻地迁至法国小镇阿维农,连他在内的七任教皇(1308-1378)都是法王控制的傀儡,教皇权利受到严重打击。

  城市斗争:

  中世纪西欧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并不是从古代继承下来的,而是由逃亡农奴重新组成的。

  第一阶段:11-12世纪,城市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以法国琅城起义为典型,斗争,绝大多数城市从领主手中争的了大小不等的自治权,斗争促进了王权与城市的结盟。

  第二阶段:12-14世纪,行会反对城市贵族的斗争,行会与富有的城市贵族争夺城市的领导权,也叫行会革命,如1293年佛罗伦萨行会起义。

  第三阶段:14-15世纪,城市下层人民反对城市上层剥削者的斗争,典型的是1378年佛罗伦萨梳毛工起义,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起义。

  以上就是考研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23考研历史世界史知识点之欧洲基督文明(3)”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历史学考研复习尽在考研频道!


2023考研历史世界史知识点之欧洲基督文明(3)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